一文读懂日本战国史!极简介绍
日本战国时代的时间范围尚未完全明确,一般以 1467 年应仁之乱为始,以德川家康灭掉丰臣家为终,期间大约有 150 年。
提起战国武将,小森首先想到的是 织田信长 和 武田信玄 。
这些声名显赫的武将,从 1550 年左右开始活跃于历史舞台。
本篇以 织田信长 、 丰臣秀吉 、 德川家康 为主,尽可能简洁、浅显地把日本战国时代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始于应仁之乱
1467 年应仁之乱爆发。
起因是幕府官僚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围绕将军足利义政的后继者之争形成对立。
在这场争斗中,分散在各地的国人(日本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的地方豪族)被卷入其中。
然后,战争迅速波及全国,几乎所有地方都发生了战乱,场面极其混乱。
战争尚未扩大之前,有的地区和平仍在继续,有的地区小规模冲突不断。
然后,随着场面逐渐失控,事态发展不再受守护大名的控制。
战争的火种越燃越大,最终,被称为战国时代的战乱之世来临了。
最初的战国大名,北条早云
1516 年,在小规模冲突不断的混乱状况下,出现了一位凭借下克上(低位阶的人通过政治或军事的手段,取代原本的统治者)登顶战国大名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 北条早云 。
北条早云原本是骏河的守护大名今川氏的食客(门客,食客,寄食者)。
北条早云先是拿下伊豆,后来又将相模纳入治下。
然后,应仁之乱过后约 50 年,北条早云凭借下克上登顶一国之主。
这次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
以此为开端,东海地区商人出身的 斋藤道三 一度做到美浓的守护大名,一跃成为战国大名。
在京都周边,三好氏流放将军后掌握实权。
在中国地区(日本本州岛最西部地区的合称,约等同于古代令制国的山阳道与山阴道),国人出身的毛利元就成为了统治好几个国家的大名。
于是,各地的新势力纷纷抬头。
以北条早云的出现为起点,下克上的规模越来越大。
终于,我们想象中无比华丽的战国时代拉开了帷幕。
实力至上,将军家颓势尽显
战乱之世,战国大名的出现让整个社会笼罩在不安定因素之下。
最先对此感到恐惧的恐怕是将军家吧。
在这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一直高高在上号令大名的将军逐渐显现出颓势。
战国时代将军立场构想图
1530 年左右,侍奉将军家的官僚细川高国驱逐了将军足利义稙,扶持足利义晴为新任将军。
细川高国以将军的威严为后盾,挟天子以令诸侯。
结果,细川高国被家臣三好元长攻击,被逼自杀。
失去靠山的将军足利义晴逃到近江。
三好氏出色地完成了下克上,在京都掌握了实权。
之后,足利义辉成为新将军,结果却被三好氏的家臣们袭击身亡。
接着,足利义昭成为将军,在被织田信长流放后, 1573 年室町幕府宣告灭亡 。
战国时代,在下克上的反复上演下,将军不是被背叛就是被狙击,不是被利用就是被流放,堂堂征夷大将军,就这么被战国大名们玩弄于股掌之下,遭遇不可谓不悲惨。
真正的战国,织田信长出场
1560 年,尾张一国的小大名 织田信长 在桶狭间之战中打败了今川义元。
自此,织田信长开始崭露头角,势力不断扩大。
而此时,在京都掌握实权的是三好氏。
如上所述,三好氏杀害了足利义辉,手握大权,为所欲为。
但是此后,三好氏家臣 松永久秀 夺取了三好家的实权,三好氏的势头渐渐衰退。
瞬息万变的战国局势下,已经没有人值得信赖
另一方面,气势如虹的织田信长平定了美浓,拥护足利义昭为将军进京。
信长假借将军足利义昭的名义,以「天下人」自居,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
足利义昭对信长的做法感到非常不满。
信长利用我在京都胡作非为!
虽然我能当上将军是托了信长的福,但我绝对不能容忍他的目中无人!
足利义昭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与大名们(浅井氏、朝仓氏、武田氏、本愿寺等)联手,举兵讨伐织田信长。
四面楚歌的织田信长顿时陷入困境,形势相当严峻。
但是,勇猛的信长一个不剩地将他们全面击破。
虽然过程中也有陷入苦战的时候,但结果非常漂亮,反织田军被一扫而光。
信长也没有放过足利义昭,将其逐出京城。室町幕府就此灭亡。
之后,信长顺利扫清了敌对势力,大范围地压制了日本中心地带。
近乎无敌的织田信长着手制服中国地方和四国地方,距离一统天下仅有一步之遥。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信长并没有得偿所愿。
1582 年,信长的家臣明智光秀发动叛乱,在本能寺袭击了信长。无计可施的 信长被逼入绝境,最终自杀身亡 。
顺便一提,与信长活跃于同一时期的传奇大名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先于信长先后因病去世。
两位强大的对手给信长制造了不少麻烦,如果他们还在的话,说不定信长的天下一统事业不会如此顺利。
此时的九州地区和东北地区又是什么情况呢?
当时,所谓的「天下人」是指能够支配政治中心京都及其周边地区的人。
而九州是九州,东北是东北,所以各自地区范围内轮番上演着各自的斗争。
乱世终结者,丰臣秀吉
明智光秀的谋反让人猝不及防。
1582 年发生的本能寺之变,极大地改写了日本历史。
是的,丰臣秀吉的时代开启了。
本能寺之变发生时,秀吉正奉信长之命与中国地方的毛利氏作战。
为了给主公复仇,秀吉与毛利氏议和,然后火速返回京都,讨伐明智光秀。
取得胜利后,秀吉在织田家家臣中的地位瞬间提升了许多。
之后,围绕织田家的后继问题, 秀吉与织田家有力大名柴田胜家形成对立 。
秀吉推举尚且年幼的信长的孙子为继承人。
让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成为织田家的家主,秀吉的意图很明显,打算夺取织田家实权。
当然,柴田胜家也有这样的企图,所以并不买账。
最终两人短兵相接,引发了「贱岳之战」。
秀吉将柴田胜家逼入绝境,取得了胜利。
这样一来,织田家能够与之抗衡的武将不复存在,秀吉力压群雄,以控制织田家的形式掌握大权,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由此,秀吉站在信长的肩膀上,实现了信长无法实现的天下一统。
屈服于秀吉的战国大名们
丰臣秀吉以外交手段臣服的大名有:
- 中国地方的霸者 毛利辉元
- 北陆的霸者 上杉景胜
- 东海的霸者 德川家康
- 奥州的霸者 伊达政宗
通过武力手段臣服的有:
- 四国的霸者 长宗我部元亲
- 九州的霸者 岛津义久
只有关东的北条氏宁死不屈,反抗到底,最终在 22 万大军的攻势下走向灭亡。
本能寺之变发生于 1582 年,北条氏灭亡于 1590 年。
丰臣秀吉在 8 年内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之后,日本出现了短暂的和平。
感觉华丽的战国时代在此到达顶峰
秀吉死去,战国继续
秀吉统一日本后,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选择出兵海外。
发动了所谓的「万历朝鲜之役」。
秀吉于 1592 年和 1597 年分两次出兵朝鲜,但在第二次出兵期间,不幸撒手人寰,出兵被迫终止。
两次出兵朝鲜均已惨败收场。
交战双方损失惨重,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段毫无益处的战争成了 秀吉的黑历史 。
秀吉弥留之际,留下遗言:
小儿秀赖是老夫的继承人,望各位尽心辅佐,重振丰臣家雄威!
自此,国家的政治事务由被称为五大老的大名们协力执行。
五大老是丰臣政权的最高职位,包括:
- 德川家康
- 前田利家
- 宇喜多秀家
- 毛利辉元
- 小早川隆景
- 上杉景胜(小早川死后加入)
他们曾为丰臣家尽心尽力,深得秀吉信赖。
秀吉希望在五大老的辅佐下,丰臣家能够继续稳居日本之首。
然而,秀吉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因为,意在成为「天下人」的德川家康,暗中加强了自己的势力。
德川家康,静待时机的赢家
丰臣秀吉死后,家康心想:
秀吉的继承人尚且年幼。。。
丰臣家也没有能够掌控全局的人。
现在正是获取天下的大好时机!
便开始肆无忌惮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一直侍奉丰臣家的石田三成看不惯德川家康的行为,开始与之对立。
丰臣家的家臣内部慢慢出现了派阀之争,剑拔弩张的气氛开始蔓延。
在石田三成看来:
家康违背了与秀吉的约定,想将天下据为己有!
为了丰臣家的未来,必须干掉家康!
德川家康则针锋相对:
都说了我没有这种想法,你们就是不信!
赶紧放马过来吧,老子奉陪到底!
1600 年,两人的矛盾最终无法调和,引发了「关原之战」。
在这场全国大名都卷入其中的大规模战争中,德川家康率领的东军打败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取得胜利。
战争结束后,石田三成一方的大名们受到了严厉的处罚,有的被处死,有的被没收领地,有的被逼自杀。
日本的势力版图再次发生重大变化,此时的德川家康,作为丰臣家家臣,权倾朝野。
1603 年,关原之战结束 3 年后,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创了江户幕府。
征夷大将军是武家之首,这也意味着德川家康成了名副其实的 No.1,完全凌驾于丰臣家之上。
丰臣家失去了天下人的地位,沦落为只统治摄津、河内、和泉等地约 65 万石的一介大名。
此时的日本已成为德川家康的天下,可喜可贺!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就好了,但战国就是战国,事态并没有好转。
之后,家康为了完全消除德川家和丰臣家之间的遗恨,开始采取进一步行动。
杜鹃不鸣 则待其鸣
家康为此花了很长时间,不露声色地谨慎行事,逐步蚕食着丰臣家的势力。
而最终将矛盾表面化的决定性一击,就是俗称的「方广寺钟铭事件」。
家康为了消耗丰臣家自秀吉时代积累下来的财产,以供养已故太阁大人(丰臣秀吉)的名义,强迫丰臣家在各地兴修寺庙。
其中方广寺梵钟的铭文中出现了如下文字:
国 家 安 康 君臣丰乐
家康对此非常不满:
家康的名字被截断了!
太不吉利了,这是对家康的诅咒吗?!
因此发起责难,要求丰臣家谢罪。
当然,丰臣方面进行了辩解,但无济于事,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于是, 1614 年,爆发了「大坂之阵」。
在大坂之阵的最终决战中,丰臣军的真田幸村勇猛无比,甚至一度让德川家康做好了必死的觉悟。但最终胜利的果实还是被人数占优势的德川军摘得。
被逼入绝境的丰臣家当主秀赖和母亲淀殿选择了自尽。
1615 年,丰臣家灭亡。
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宣告结束。
自此,德川幕府为日本带来了长达 264 年的和平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