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氏康

相模之狮成就关东霸业的全面介绍!

北条氏康</div

盘点日本战国武将的外号,「越后之龙」是上杉谦信,「甲斐之虎」是武田信玄,那「相模之狮」是谁呢?

答案就是本篇要介绍的人物——北条氏康。

他面对上杉谦信、武田信玄和今川义元这样强大的对手,依然不落下风,成功将北条氏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关东地区,可以说战绩斐然。

北条氏康出身名门,祖父北条早云(伊势宗瑞)和父亲北条氏纲给了他强大的武士基因,北条氏康站在祖辈的肩膀上,成功将北条家的事业推向了巅峰。

一起来看一下北条氏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57年生涯吧。

早云之后

北条氏康出生于永正十二年(1515年),是后北条氏二代目 北条氏纲 的儿子。

母亲是北条氏纲的正室 养珠院殿

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北条早云(伊势宗瑞)。

作为北条氏纲的嫡子,北条氏康从小被当成家族继承人来培养。

幼名 伊豆千代丸

元服之后改名「氏纲」,小名沿用了北条家历代当主使用的「新九郎」。

之后便以北条氏康的名字活跃于历史舞台。

初阵告捷

北条氏康的初阵发生在享禄三年(1530年)。

扇谷上杉朝兴派遣重臣到武藏国府时,北条氏康出战迎击。

关于这一点目前没有找到可靠的史料,但结合江户时代的军记物语以及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军事形势来看, 北条氏康的初战时机扇谷上杉氏的南下 也不能说毫无依据。

如果说北条氏康的初战是史实的话,那他在16岁就被任命为大将,同时还击退了扇谷上杉氏,果然年少有为。

一般来说,初阵主要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所以,当主级别的年轻武将往往会被送到比较容易取胜的战场上历练一下。

可北条氏康不一样,初阵对手十分强大。

因为北条氏康从小就被寄予了厚望。

天文四年(1535年)左右,北条氏康娶了今川氏亲的女儿 瑞溪院 ,打算通过姻亲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北条氏和今川氏的同盟关系,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今川家因家督之争发生了内乱。

获胜者今川义元一改父亲的外交方针,从天文六年(1537年)开始与北条氏为敌。

尽管如此,北条氏康并没有选择与瑞溪院离婚。

或许是为了回报氏康的重情之举,瑞溪院为他生了很多孩子,其中就有后来的继承人北条氏政。

北条氏政

在那个时代,「理想型妻子」的标准就是「可以生很多孩子来传宗接代」。如果以这种价值观来衡量大名的正室,恐怕再也找不到比瑞溪院更称职的女性了吧。

继承家督

北条氏康从天文六年(1537年)左右开始跟随父亲北条氏纲参政。

在统治领国方面,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武将。

四年后的天文十年(1541年),北条氏纲去世,北条氏康正式继承家督之位。

北条氏三代目开始崭露头角。

在北条氏纲的带领下,北条势力突飞猛进,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关东 No.1,但作为代价,不得不面对敌意四起的周边势力。

特别是扇谷上杉氏和山内上杉氏。

这两家上衫氏一直以来在北条氏纲(北条氏康父亲)的打压下尝尽苦头。

眼看北条氏纲已死,两家上杉氏终于等来了复仇机会。

「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上杉氏迫不及待地要攻打北条氏的根据地。

就在北条氏纲去世后的三个月,他们向关东的军事要地河越城和江户地区发起进攻,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勇猛的北条氏康。

之后,北条氏康与两家上杉氏冲突不断。

两面夹击

当然,敌人可不是只是两家上杉氏。

天文十四年(1545年),北条氏夺取了成田氏的根据地 忍城 ,一路高歌猛进,却没有料到敌人今川氏会来攻打身后的河东地区。

形势更为严峻的是,今川氏的盟友武田氏也来凑热闹。

北条氏康迫不得已,只好放弃最前线的吉原城,撤回到伊豆边境附近的长洼城。

两家上杉氏卷土重来,率领大军包围了河越城(埼玉县川越市)。

关东名门 古河公方足利氏 当主 足利晴氏 趁机也采取了军事行动,与北条氏康为敌。

北条氏康不得不同时迎战河东地区和河越地区的敌军,形势非常不利。

但是年轻的当主临危不乱。

「同时开战,必输无疑!」

北条氏康决定采取缓兵之计,与敌人停战讲和。

第一个讲和的对象是今川氏,虽然两家现在是对立关系,但毕竟之前合作了好多年,比较好说话。

北条氏做出让步,以「完全撤出骏河」为条件,与今川氏达成了和解。

OK,解决了这一边,再来解决另一边

北条氏康将目光转向了一直以来向着北条家的 足利晴氏

河越夜战

足利晴氏和北条氏康原本就是连襟,按理说关系应该不错。

北条氏康希望足利晴氏能够「回心转意」,继续站在北条氏这一边。

但足利晴氏不吃这一套,不肯错过夺回关东霸权的好机会,继续围攻河越城。

北条氏这边守护河越城的人是被称做「地黄八幡」的猛将 北条纲成

他面对数万大军的围攻,毫不畏惧,顽强抵抗。

北条氏康想尽快赶去支援,但一考虑到背后的今川氏虎视眈眈,便不敢冒然行动。

既然现今已经和今川氏达成了和解,还等什么。

北条氏康马上和河越城内的北条纲成来了个里应外合,向敌方的 8万大军发动奇袭。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河越夜战」

北条氏康面对8倍于自己的敌军,绝地反弹,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可以说战果累累:

  • 继续把持军事要地河越地区

  • 干掉上杉朝定后扇谷上杉家灭亡
  • 确立对山内上杉氏的军事优势

由此,北条氏的鼎盛和关东上杉氏的衰败已成定局。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放弃和聚焦」吧。

对北条氏康来说,放弃河东地区的确有些可惜,但聚焦关东平原地区的军事要地则带来了更广泛的安定。

北条氏康凭借高明的军事手腕,出色地征服了河越地区,着实令人感到惊叹。

歼灭关东上杉氏

河越夜战进一步巩固了北条氏康对关东中央地区的控制。

然后,北条氏康火力全开,将枪口瞄准了扇谷上杉氏的残余势力和山内上杉氏。

上图是父亲北条氏纲时代的势力范围图,当时河越城和岩付城(埼玉县埼玉市)还被两家上杉氏控制着。

北条氏康拿下河越城以后,进一步强化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然后打算向地图上没有展示出来的北方地区扩张。

但是,愿望是美好的。。。

旧扇谷家臣 太田资正 趁着北条氏康与里见氏打得难舍难分之际,夺取了武藏松山城(埼玉县比企郡)和岩付城。

太田资正进入岩付城,武藏松山城则被一个叫 上田朝直 的人控制了。

北条氏纲得一城失一地,有点顾此失彼。。。

关键时刻,北条氏康成功调略了上田朝直,不费吹灰之力收回武藏松山城。

气势汹汹的太田资正也只好选择乖乖就擒。

天文十七年(1548年),岩付城再次回到北条氏手中,北条氏康完全控制了旧扇谷上杉氏的领地。

拿下上野国

完全消灭扇谷上杉氏之后,北条氏康开始腾出手来收拾山内上杉氏。

北条氏康凭借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成功策反了山内上杉氏一方的小幡氏和藤田氏。

然后在天文十九年(1550年),大举进攻山内上杉氏脚下的领地 西上野 (群马县)。

通过掠夺秋收,彻底拖垮了山内上杉氏的国力。

北条氏康以风驰电掣般的行军速度,直逼山内上衫氏的大本营平井城(群马县藤冈市)。

兵临城下的北条氏康稍作整顿,于天文二十年(1551年),正式发动猛攻。

第一个目标便是山内上衫氏在武藏国唯一的据点 御狱城 (埼玉县儿玉郡)。

顺利拿下该城后,北条氏康毫不犹豫地斩杀了城中的 龙若丸 ,上杉宪政年幼的嫡子。

虽然做法很无情,但这是北条氏唯一的选择。

御狱城沦陷的消息传出后,周边的武将大吃一惊,上野地区和上衫宪政的身边不断有人叛变。

自室町幕府创立以来,一直以名门自居的上衫宪政此刻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奇耻大辱。但是如果继续抵抗,则只能是自取灭亡。

上衫宪政打算逃往己方阵营的新田金山城(群马县太田市)和下野足利城(枥木县足利市),以期日后能东山再起。

可北条势力发动了攻城战,根本不给上衫宪政留下入城的机会。

事已至此,上衫宪政已经走投无路。

重臣 长尾宪景 经由据点白井城(群马县涩川市)逃往越后,关东上杉氏的没落已成定局。

北条氏打倒关东上杉氏的夙愿终于在氏康这一代完成,祖父北条早云(伊势宗瑞)和父亲北条氏纲泉下有知的话,应该会感到无比欣慰吧。

那个曾经被别人嘲笑为「他国叛徒」的北条氏,居然把高高在上的上杉势力赶出了关东。

后来,上衫宪政逃到了越后国,投靠了长尾景虎(上杉谦信)。

长尾景虎为了替上衫宪政夺回失地,不断攻打关东,山内上杉氏一方的残余势力也继续顽强抵抗,面对两方攻势,北条氏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终于在弘治二年(1556年)以彻底征服山内上杉氏旧臣的做法平息了关东地区的动乱。

永禄二年(1559年),上野国所有的国众(豪族)被北条氏康悉数拿下,上野国沦为北条氏的领地。

至此, 北关东 也成了北条氏康的称霸之地。

扶持外甥

关东上杉氏的没落震惊了该地区的武士。

一直以来以上杉氏为中心构筑起来的政治秩序被彻底打乱,足利晴氏作为古河公方的权威也受到了来自北条氏康的挑战。

两人之间曾经情同手足的连襟关系,早已随着河越夜战的互相敌对而变得分崩离析。

北条氏康虽然不忍心干掉妹夫足利晴氏,但对他曾经见死不救倒戈相向的做法耿耿于怀,「看看你干的好事……」

氏康心里苦,但氏康不说。

两人的关系持续降温,终于在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降到了冰点。

足利晴氏本来打算让自己的嫡子足利藤氏继承古河公方足利家,但北条氏康逼迫足利晴氏废嫡,强行把自己的妹妹和足利晴氏生的孩子 梅千代王丸 (后来的足利义氏)定为新的继承人。

为了让梅千代王丸成为新一任古河公方,北条氏主导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这样北条氏康就可以借助外甥的威望,名正言顺地与关东各势力对峙。

简直和平安时代曾经风靡一时的 藤原氏摄关政治 如出一辙。

北条氏康想以外戚的立场获取更大的权力。

可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北条氏康的强行废嫡改变了「原嫡子」足利藤氏的人生轨迹,对足利藤氏来说,煮熟的鸭子飞了,哪能轻易善罢甘休。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足利藤氏无视北条氏康的指示,擅自闯入原来的根据地古河城,公然举起造反大旗。

小山氏、相马氏,还有仍在顽强抵抗的旧山内上杉氏势力,都来支援足利藤氏,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足利氏康决定痛下狠手,除了动员自家势力,还伙同公方家的足利义氏等旧家臣,一起攻打古河城。

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北条氏康三下五除二就把曾经的支持者们狠狠地收拾了一顿。

作为对战败一方的惩罚,足利晴氏被幽禁在相模国波多野。

北条氏康一直想清除足利晴氏和其他的敌对势力,但是苦于师出无名,一直没有动手。

足利藤氏的造反为北条氏康的权利集中化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北条氏康已经顾不上什么大义名分,直接选择对足利晴氏下狠手。

从此以后,北条氏康和古河公方足利义氏一同构筑起了全新的政治体制。

形式上隐居

北条氏康双管齐下,对内不断制服关东势力,对外积极开展外交同盟。

他最想结交的对象是和北条氏一样强大的武田氏和今川氏。

他们两家和北条氏一样,在经历了河东地区的战乱后,一直保持着小康状态,相互之间形成了「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的中立关系。

天文十九年(1550年),北条氏康得知今川氏和武田氏极有可能结为同盟的消息后,决定插上一脚。

天文二十年(1551年),开始具体谈判,3年后的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正式谈妥,三家各自结成姻亲关系,成立了「 甲相骏三国同盟 」。

从北条氏的角度来看,能够与武田氏和今川氏结为三国同盟,不仅意味着之后可以专心攻打关东,还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收留了上杉宪政的长尾景虎(上杉谦信),从而有机会与越后上杉氏决一雌雄。

还没等北条氏动手,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长尾景虎(上杉谦信)主动前来攻打北条氏,决战一触即发。

然而北条氏康却在马上就要与上衫氏决战的永禄二年(1559年),突然宣布隐居,将家督之位让给了嫡子北条氏政。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北条氏康既没生病,又没失去对领地的控制,为什么要宣布隐居呢?

原因很可能是当时 北条领地内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和瘟疫

有观点认为,北条氏康之所以做出形式上的隐居,是因为他对领地内的突发事件处置不力,失去了民心。他虽然表面上引咎辞职,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实权。

为了笼络民心,北条氏康指挥自己的儿子新任当主 北条氏政 发出德政令,表明救济灾民的决心。

说到底,北条氏康根本没有打算真正退居二线,在这之后一直以「御本城样」的身份继续掌控着北条氏的生杀大权。

自永禄三年(1560年)开始,上杉谦信不断入侵关东,给北条氏制造了不少麻烦,但基本上可以认为指挥反击的人是北条氏康。

决战谦信

永禄三年(1560年)五月,上杉谦信从越后出发进军关东。

这次远征不是为了直接攻打北条氏,而是去救援当时正在被北条氏进攻的 里见氏

上杉谦信和曾经的关东上衫氏颇有渊源,况且上杉宪政被赶出关东后投靠了上杉谦信,这一次新仇旧帐一起算,上杉谦信来势汹汹。

北条氏康很快就有些招架不住,可屋漏偏逢连阴雨,那些一直追随北条氏的上野国和下野国的部分国众(豪族)选择倒戈,投向了上杉谦信。

北条氏康眼见国境上的城堡被不断攻克,只好暂时放弃进攻里见氏,率军向河越城和武藏松山城进发。

所谓兵败如山倒,一直以来支持北条氏的上野国和武藏国的国众们几乎清一色地投向了上杉谦信,本应该进一步合力的公方势力再次变得四分五裂。

对北条氏来说,上衫谦信的来袭简直是一场灾难。

永禄四年(1561年),上衫谦信开始攻打北条氏的大本营小田原城。

小田原城相当于北条氏的心脏,自建成以来从来没被敌人攻打过。

北条氏康感觉大事不妙,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但小田原城毕竟是北条氏的大本营,不可能轻易被攻破。

面对固若金汤的小田原城,久攻不下的上衫谦信只能选择班师回俯。

上杉谦信在撤军途中继承了山内上杉氏的名号,从而在名义上拥有了「关东管领」的资格。

可北条氏康凭借父亲北条氏纲的功劳,早已当上了「关东管领职」,所以「谁才是真正的关东统治者」成为两人日后征战不断的焦点。

上杉谦信和北条氏康连续打了好多年,从结果上来看,北条氏康稍稍占优。

北条氏康和盟友武田氏达成合作协议,在永禄七年(1564年)爆发的「第二次国府台合战」中取得胜利,逐渐恢复了以前的势力。

永禄九年(1566年),再次远征的上衫谦信攻打 下总国 的小金城和臼井城时遭遇失败被迫班师回国,国众们见风使舵,重新投靠了北条氏。

结果,上杉谦信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到了永禄十一年(1568年),再也无暇顾及关东地区。

北条氏康充分利用三国同盟的优势,漂亮地击退了越后上杉氏。

正式隐居

实际上,从永禄八年左右开始,北条氏康就再不参与防御谦信进攻的战争。

这意味着北条氏康正式退居二线,将实权交给了儿子北条氏政。

但也不能说完全淡出了权利中心。

之后的某个外交动作可以作为证据,当时三国同盟框架下的盟友武田氏正在攻打骏河国,相模北条氏不仅没有前去支援,反而和越后上杉氏签订了「越相同盟」,但奇怪的是,没过多久又主动撕毁了同盟协议。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梳理一下。

当武田氏正在入侵今川氏的骏河国时,北条氏政高调宣布支持今川氏,公开与武田氏为敌,同时,开始尝试与一直以来水火不容的对手上衫氏缔结同盟。

永禄十二年(1569年),相模北条氏达成所愿,和越后上杉氏结成了 越相同盟

但是,这个同盟关系并没有发挥作用。

武田氏对北条氏背信弃义的做法十分愤慨,率军攻打北条氏,北条氏向上衫氏请求支援,但被上杉谦信无视,于是武田军长驱直入,兵临小田原城下。

已经处于明显劣势的北条氏祸不单行,元龟元年(1570年),北条氏康患了重病。

病情一度恶化到连自己的孩子都认不出来,虽然之后暂时好转,但第二年病情再再度恶化。

元龟二年(1571年),北条氏康结束了自己57年的生涯。

然后,北条氏政一改之前的外交方针,放弃与上杉氏形同虚设的同盟关系,转而与眼前的敌人武田氏结盟,成立 甲相同盟

其实,很久以来北条氏内部关于上杉氏做事不厚道的批判声就不绝于耳,北条氏康一死,北条氏抓住机会,迅速改张易弦,对上衫氏的外交政策来了个180度大转变。

内政管理

以上的内容都是北条氏康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事迹。

但其实,他在内政方面同样不落窠臼。

首先是税务改革,天文十九年(1550年),北条氏康废除了税金不统一的「诸点钱」,一律采用税率为 6% 的「悬钱」,然后在「栋别钱」减额的基础上,将「段钱」固定为8%,一套组合拳不但减轻了领民的负担,还让领国的经营更加安定。

弘治元年(1555年),北条氏康在北武藏地方实施大规模 检地 ,同时再次调整税制,并在第二年调查完家臣们的 普请役 (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义务)负担现状后,制成了『小田原众所属役帐』。

然后,北条氏康还建立了具有北条特色的官僚机构。

组织「评议众」,让他们协助治理领国,负责诉讼事务。

除此之外,北条氏康还制定了「公定升」,确立了「货币制度」和「传马制」等。

可以说,北条氏康一手建立了北条氏的 领国统治体制

他所制定的各项制度,很多都成为日后江户幕府的统治基础。

北条氏康不仅在战争和外交方面略胜一筹,在内政方面同样具有远见卓识,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战国大名。

扫码互动,获取更多历史知识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