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

狂飙逆袭的野心家

丰臣秀吉</div

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德川家康并称「战国三英杰」,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是日本NHK大河剧的常客,也是后世文学创作的主角,还是游戏太阁立志传的原型。

但这样一位颇具人气的战国武将,却不像其他战国大名一样拥有显赫的家世。他从社会底层出发,一跃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政治人物。在讲究身份门第的日本中世,不可不谓成功逆袭的典范。

丰臣秀吉的发迹始于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之后他屡立战功,并在织田信长命丧本能寺之后,率先讨伐明智光秀,成功举起了织田信长后继者的大旗。

之后,丰臣秀吉在清洲会议中击败柴田胜家,并将毛利辉元和小早川隆景收入麾下,进一步夯实了称霸的基石,直至成为手握天下实权的关白。

围绕丰臣秀吉,有许多富含传奇色彩的故事,比如墨俣一夜城、金崎之战等。但这些故事并不完全符合史实,多半掺杂了后世的演绎。无论这些传闻逸事多么令人着迷,丰臣秀吉作为侵略者两次入侵朝鲜的历史事实,是不容抹杀的。

鉴史知今,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丰臣秀吉的一生。

初出茅庐

秀吉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现在的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幼名日吉丸。父亲是木下弥右卫门,曾做过织田信秀(织田信长之父)的足轻,后来因为负伤归农。母亲是出生于爱知郡御器所(现名古屋昭和区)的阿仲,也就是后来的大政所。

关于秀吉的出生年月,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天文六年(1537),那时的中国正值大明王朝。

出身贫寒、其貌不扬的秀吉,据说因为长得像猴子一样瘦小,人们干脆叫他「猴子」。此外,织田信长在信中称他「秃鼠」。

秀吉7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织田信秀的同朋众筑阿弥。秀吉跟随继父生活一段时间后,立志成为武家奉公,15岁时远走他乡,在远江国长上郡(现在的静冈县浜松市南区)侍奉今川氏的陪臣(家臣的家臣)松平元纲。

秀吉当时的名字叫「木下藤吉郎」,因为头脑灵活,很快便得到松平氏赏识。不过没多久,秀吉就离开了松平氏,另谋出路。关于秀吉离开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一说是由于松平氏的器重,秀吉遭到其他家臣的嫉妒,被处处针对,松平氏觉得秀吉可怜,给了他一笔钱,主动让他离开;另一说是秀吉偷盗钱财后畏罪逃跑。

投靠织田

天文二十三年(1554),秀吉18岁,开始跟随织田信长,从底层做起。那时的信长,尚未发迹,身份只不过是尾张清州的城主。

秀吉就是从那时起,展现出了擅长驾驭人心的天赋。有一个故事或许能说明这一点,秀吉为了取得信长的欢心,在数九寒天,会将信长要穿的草屐揣在怀中暖着。

永禄四年(1561),升为足轻组头的秀吉,娶了弓众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宁宁的生父是杉原定利,和秀吉一样,同为足轻组头,两人住在同一个长屋。

永禄九年(1566),秀吉率军入侵美浓国(今岐阜县)斋藤氏。兵贵神速,秀吉只用了一个晚上便在敌人面前筑起了墨俣城,也就是被后世传为佳话的「墨俣一夜城」。据传秀吉巧妙地利用地理优势,将河流上游的木材倒入水中,木材顺流而下,在河下游被打捞起,用于筑城。这个办法不但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

据说,织田信长 因为此事注意到了秀吉的存在。

永禄十一年(1568),观音寺城之战,秀吉夜袭「箕作城」并成功拿下,为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战略做出巨大贡献。

元龟元年(1570),织田德川联军入侵越前国敦贺郡(今福井县)朝仓义景的领地,发动了「金崎之战」。双方激战正酣,织田信长突遭背叛,自己的的妹夫兼盟友浅井长政投向了朝仓义景,原本处于优势的织田信长被南北夹击,顷刻间命悬一线。此时的秀吉犹如天降神兵,作为殿军成功掩护信长脱离险境,上演了一出绝地大逃亡,史称「金崎大撤退」。秀吉因为立下大功,获赐黄金数十枚。

改姓羽柴

元龟三年(1572),秀吉立志要成为像「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那样的人,于是从两人姓氏中各取一字,改姓「羽柴」。

天正三年(1575),「长篠之战」中,秀吉成功攻克「雾山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天正五年(1577),秀吉和柴田胜家发生了矛盾,险些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在加贺国(今石川县南半部)的「手取川之战」中,秀吉与柴田胜家在作战策略上产生分歧,进而发生争执,秀吉擅自撤军。结果,柴田胜家败给了上杉谦信。 这件事被织田信长知道后,秀吉受到了严厉的斥责。

同年,秀吉为了洗刷污名,参加了「信贵山城之战」,随军讨伐背叛了织田信长两次的松永久秀。成功之后,秀吉再次取得织田信长的信任。因为有功,还得到了嘉奖。 自此,秀吉备受信任

巧用战术

在击败松永久秀的同一年,秀吉奉织田信长之命经略中国地区。播磨国(今兵库县西部)首当其冲。

秀吉挟持了当地势力,让「赤松则房」和「别所长治」等将领加入作战队伍,他们都曾效力于前播磨国守护赤松氏。秀吉还从与他有过接触的「黑田官兵卫」手中接管了 姬路城 ,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据点。

姬路城(世界遗产)

秀吉发挥自己能言善辩的优势,成功说服各大名成为自己的友军。然而,摄津国的「荒木村重」却突然谋反。因此,平定中国地方的计划只得暂时终止。之后,叛变事件接连发生,但秀吉并未屈服。

秀吉擅长打持久战 ,他采取了切断敌人粮道和水攻的作战方法,先耗尽对手,再发动攻击击灭他们。这种作战方式让秀吉很快扫清了对手。

山崎会战

山崎会战

就在秀吉平定中国地区一切顺利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天正十年(1582),明智光秀叛变,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命丧火海。得知消息后的秀吉,展现了冷静的判断力和巧妙的交涉能力,故意按下信长死亡的消息,迅速与毛利辉元讲和,然后率军返回京都。

随后,秀吉发动了山崎会战,这是一场为悼念织田信长而发动的复仇之战。秀吉的军队在返回途中获得了各大名的支持,最终集结了4万兵力,而明智光秀的军队只有不到2万名士兵,实力差距十分明显。

清洲会议

清洲会议

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十七日,织田信长的部下们在清洲城举行了「清洲会议」,目的是决定织田信长的继承人以及分配他的遗产。因击败明智光秀而立下汗马功劳的秀吉推举「三法师」(织田信长的侄子,后来的织田秀信),却遭到柴田胜家等人的反对,不过秀吉力排众议,成功让三法师获得继承人资格。

此外,秀吉在遗产分割中共获得28万石,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另一方面,秀吉与柴田胜家在关系上的裂痕也越来越大。

柴田胜家曾推荐织田信长的三子「织田信孝」作继承人,并在清洲会议上与秀吉发生了很大冲突。之后,秀吉为织田信长举办了相当隆重的葬礼,柴田胜家没有出席。这件事为后来两人的正面交锋埋下伏笔。

同年,秀吉因私下拉拢织田家的大名遭到柴田胜家强烈谴责,两人的对立冲突持续升级,事态进一步恶化。

清洲会议结束后,被选为织田信长继承人的三法师被织田信孝扣留在岐阜城。秀吉一口咬定织田信孝要发动叛乱,于是率军攻打柴田胜家的养子「柴田胜丰」所在的长滨城,并成功拿下。秀吉趁势进军美浓国,在岐阜城逼迫织田信孝投降,夺回了三法师。

第二年,天正十一年(1583),秀吉与柴田胜家率领的30,000人军队在近江国的贱岳(今滋贺县长滨市)发生冲突。这场战役被称作「贱岳之战」, 是秀吉崛起的关键之战 。另外,在这场战役中立下战功的七名猛将被称作「贱岳七本枪」。

贱岳之战

起初这场战斗双方势均力敌,但当站在柴田胜家一边的前田利家突然离开前线时,柴田胜家全军的士气受到很大影响。柴田胜家一方的将领们意识到大势已去,相继撤退。此时,秀吉瞅准机会,开始攻打柴田胜家的主力部队。

柴田胜家难以招架,节节败退,在撤往越前国的「北庄城」时,被以前田利家为首的丰臣军包围,无奈之下,与妻子「阿市」一起自杀。几天后,织田信孝也被命令切腹自杀。

击败了强大的织田家族后,秀吉在原「大坂本愿寺」的遗址上建造了大坂城,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政权中心。

小牧、长久手之战

小牧、长久手之战

清洲会议后,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作为三法师的监护人入驻安土城。「贱岳之战」结束后,秀吉命令织田信雄离开安土城。

秀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目前原因不详。但这还没结束,秀吉之后又命令织田信雄来自己的城中拜年。这一系列操作使织田信雄起了谋反之心。

织田信雄为了对付秀吉,与德川家康结盟,处决了身边亲秀吉派的重臣「津川义冬」「冈田重孝」「浅井长时」等人。这一做法实际上等于公开宣战。怒不可遏的秀吉,决意讨伐织田信雄。

秀吉积极备战,集结了美浓和伊势比较有实力的武将,例如「池田恒兴」和「森长可」。另一方面,织田信雄在其盟友德川家康的劝说下,拉拢了土佐国(今高知县)的「长宗我部元亲」和纪伊国(今和歌山县和三重县南部)的杂贺众(主要以枪支为武器的雇佣兵)。

两支军队在尾张国的长久手和小牧城附近展开激战。

这场被称作「小牧、长久手之战」的战役规模宏大,不仅影响到尾张地区、美浓和伊势,还波及到北陆、四国和关东地区。从在长久手开启战斗,到各地结束战斗,总共持续了八个多月。

战斗伊始,秀吉的总兵力有12万,而织田信雄和德川家康的兵力却只有4万。单从兵力上看,秀吉具有压倒性优势。然而,德川家康在长久手发动突袭,活捉了池田恒兴父子和森长可。

战争形势逐渐朝着对秀吉不利的方向发展。德川家康擅长的情报战,让秀吉的闪电战遭遇了挫折。

从兵力上来说,秀吉一方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从战术上来讲,德川家康更胜一筹。如果两军陷入僵持,说不定吃败仗的会是秀吉。

秀吉果断转变路线,亲率部队攻打位于织田信雄领地美浓和北伊势的城塞,然后尝试与织田信雄讲和,并向其施加压力。最终,织田信雄在没有事先通知德川家康的情况下,私自与秀吉达成和解。德川家康也顺势而为,将次子秀康作为人质送到大阪城做秀吉的养子。 但这并不代表家康投降或臣服。

至此,小牧、长久手之战宣告结束。但局势并没有变得明朗。

就任关白

之后,秀吉踏上了统一天下的征程。天正十三年(1585),秀吉征服纪伊后,将「毛利辉元」和「小早川隆景」等猛将招致麾下,组成一支10万人大军,开赴四国地区。

四国征伐

此时,朝廷内部围绕关白之争,「二条昭实」和「近卫信尹」产生争执。

所谓关白,是指辅佐成年天皇执掌政务的职位。自平安时代以来,该职位由号称「五摄家」的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所垄断。这五个家族同属于藤原氏北家一脉,被视为公家社会中的最高门第,在官位、官职的等级制中级别最高。

近卫信尹要求已被任命为关白的二条昭实让位给自己,但双方谁都不愿意退让,只能找秀吉裁定。

秀吉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以调解人的身份介入了关白之争。然后,经过巧妙运作,以近卫家犹子(如同儿子,但比收养关系更松散)的身份,得到了关白的宝座。

随后,秀吉逼迫即将平定四国全域的「长宗我部元亲」投降,成功拿下四国地区。进而向越中(今富山县)进军,讨伐「佐佐成政」。佐佐成政曾在在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关键时刻倒戈,投向秀吉的对手织田信雄。

最终,在织田信雄的调停下,佐佐成政放弃抵抗,选择臣服。

就这样, 秀吉成功平定了纪伊、四国地区和越中。

天正十四年(1586),秀吉以天皇赐姓的方式,改姓「丰臣」。随后被任命为「大内大臣」,独占两种最高官职。

由此,丰臣政权的正统性就以进入天皇、朝廷体系的形式得以实现。

九州平定时的各大名势力图

第二年,即天正十五年(1587),秀吉为了平定九州,与「岛津义久」开战。激战到最后,他成功迫使岛津义久投降。之后仍在顽强抵抗的岛津义弘等人,在岛津义久的劝说下,也选择了投降。

同年12月,秀吉向关东和奥羽地区发布了 总无事令 ,迈出了统一全国的最后一步。

总无事令是一项禁止各大名之间发动私下争斗的法令,任何违反该法令的行为,都会遭受流放或处决等严厉处分。许多大名忌惮秀吉的强硬手段,表达了恭顺之意。但不久之后,有人竟无视秀吉的裁定权,挑起事端。

这个人就是北条氏的家臣「猪俣邦宪」,他强行占领了上野国(今群马县)的「名胡桃城」,该城本来由「真田昌幸」的家臣「铃木重则」守护。这起「名胡桃城事件」触动了秀吉的逆鳞,他以违反「总无事令」为由举兵讨伐。秀吉召集全国各地的大名,组建了一支超过20万兵力的大军,前去讨伐北条氏。

天正十八年(1590),「小田原征伐」开战。秀吉军相继攻占了伊豆国(今静冈县南部)、骏河国(今静冈县中部)和相模国(今神奈川县)的城堡,这些城堡都在通往小田原城的路上。意识到情况不妙后,一些加入到北条氏一方的大名开始叛变。最终,北条氏选择投降,交出小田原城。

秀吉把北条氏康的所有领地交给德川家康,死扛到底的「九户政实」最终也选择了投降。

至此,天下统一大业正式完成。

兵农分离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秀吉还不忘推行土地丈量(检地)。从山崎会战(1582年)的第二天起,秀吉就逐渐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推行检地,以后每年都继续丈量,直到去世为止,几乎在全国范围内都实行了丈量。

太阁检地

太阁检地重新梳理了自中世以来所形成的复杂的土地关系, 以「一人一地」为原则,确立了维护领主阶级主从秩序的石高制 ,进一步向前推进了「兵农分离」政策。

除此之外,「刀狩令」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该法令禁止全国的农民、僧侣持有刀、矛、弓、枪等武器,凡违禁持有者,都要没收。据说,全国范围内收缴上来的武器超过了10,000把。

刀狩令

颁布刀狩令的前一年,秀吉还颁布了「喧哗停止令」,该法令试图解决频发于日本各地村庄之间的争端。当时,日本的许多农民都拥有刀枪剑戟,因此纠纷不断。

喧哗停止令和刀狩令的颁布,消除了全国各地的冲突。

入侵朝鲜

完成天下统一大业后的第二年,即天正十九年(1591),秀吉和侧室「淀殿」所生的爱子「鹤丸」不幸夭折。

秀吉为了不让庞大的家业流入外族之手,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秀次」,自己则退居二线,自称「太阁」,从此脱离朝廷的官职体系,变成自由之身。

之后,秀吉举全国之力入侵朝鲜。这次出兵被称为「唐入」,可见秀吉的目的并不只是征服朝鲜,还要「借道入明」,征服当时的中国(明朝)。其实,秀吉早在的天正十三年(1585)年九月便透露了这一计划,那时他刚即位关白不久。

关于秀吉对外发动战争的动机,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一般认为,虽然全国已经完成了统一,但各地大名仍拥有强大武装,政局并不稳定。为了解决领土分封不足的问题,秀吉只能将各地领主被煽动起来的战争欲望引向大陆。或许可以认为,秀吉入侵朝鲜和统一日本具有一定的内在连续性。

出兵之前,秀吉为了确保此次战争的物质基础,于天正十九年(1591)向全国下达了制作并提交「御前账」的命令,以准确把握各令制国的「石高」。文禄一年(1592),关白秀次下发「人扫令」,以村为单位进行户数和人数调查。

完成备战后,秀吉向全国所有大名下发出兵朝鲜的军令,组建了一支16万人的军队。秀吉自己则亲赴位于肥前名护屋的大本营,任总指挥。由「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率领的先遣部队在釜山登陆,仅用了不到20天就攻陷了朝鲜首都汉城。

日军登陆釜山

首战告捷,秀吉高兴地忘乎所以,认为马上就能征服大明,甚至制定出了横跨日本、朝鲜和中国三个国家的领土分配计划。在秀吉的远大构想中,他希望占领北京后定居在日明贸易港宁波,然后进一步征服天竺(印度)。这种无异于痴人说梦式的幻想,秀吉居然当真了。或许,这正是秀吉的悲剧所在。

很快,随着大明军的到来,朝鲜士兵重整旗鼓,抗日义军奋起反抗,战局发生了逆转。节节败退的日本军,主动与大明议和,但双方互不接受对方的开出的条件,没能达成协议,最终和谈破产。

庆长元年(1596),秀吉再次出兵朝鲜,但这一次出征,军队士气低落,直到秀吉病亡,撤军令发出,战争才宣告结束。

这两次战争属于对外侵略,在日本叫「文禄、庆长之役」,在朝鲜叫「壬辰、丁酉倭乱」,在中国叫「万历朝鲜之役」。 秀吉狂妄的野心,不但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沉痛灾难,也加速了丰臣政权的垮台。

迟暮之年

就在秀吉忙于入侵朝鲜的这几年,丰臣政权内部出现了裂痕。

文禄二年(1593),淀殿和秀吉的儿子「秀赖」出生,本以为要绝嗣的秀吉喜出望外,对亲生儿子寄予厚望。原有的政治平衡被打破,首当其冲的便是秀吉的外甥「秀次」,他刚在两年前,即天正十九年(1591),从秀吉手上接过了关白之位。

作为外甥的秀次渐渐被秀吉疏远,甚至被怀疑企图谋反。

高野山出家后的丰臣秀次

秀吉为了巩固亲生儿子秀赖的根基,决定对秀次一族赶尽杀绝,不但要求秀次切腹,还命令秀次所有的家臣和亲属自杀。之后,秀吉还命人摧毁了秀次的宅邸「聚乐第」以及位于近江国的居城「八幡山城」。

丰臣秀次是太阁秀吉晚年在丰臣家中唯一的亲族,也是丰臣政权的家督和继承人。但是此番斩草除根,令原本人数已经很少的丰臣家族变得更加单薄。秀吉死后,秀赖陷入完全没有亲属藩屏的危险状态。

醍醐寺的樱花树

庆长三年(1598),秀吉在京都的「醍醐寺」举行了名为「醍醐花见」的盛大赏樱活动。这是秀吉生前最后一次赏樱。同年七月,意识到大限将至的秀吉,将德川家康和其他大名召集到伏见城,留下遗言,要求他们宣誓效忠丰臣秀赖。

庆长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丰臣秀吉离开人世,终年62岁。提前写好的辞世句仿佛昭示了丰臣家的未来:「露落露消如我身,难波(大阪)大业梦中梦」。

扫码互动,获取更多历史知识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