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

隐忍一生终成霸业!每一位负重前行的人都应该读的德川幕府创业史

德川家康</div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德川家康(松平元康)在日本其实并不怎么受欢迎。

当然也不是完全被讨厌,而是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或者说真田信繁、伊达政宗这些人比起来,无论在游戏还是影视剧等方面,人气总显得没那么高。

但是,日本之外的地方却正好相反。比起信长和秀吉,人们对家康更感兴趣,甚至连 BBC 都曾制作过关于家康的节目。

实际上,家康的活跃度并不亚于信长和秀吉,比如在让战国迷们兴奋不已的「姊川之战」「金崎之战」以及「三方原之战」等经典战役中,都出现了家康的身影。

生在冈崎城

东有今川,西有织田,北有武田,三河德川(松平)家夹在中间,处境十分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 竹千代 ,也就是后来的德川家康,于天文十一年(1542年)作为家中长子出生在冈崎城,父亲是 松平广忠 ,母亲是 于大之方

家康出生时,父母都很年轻,父亲十七岁,母亲十五岁。

这是一个战国武将辈出的年代。

同时代的还有有织田信长(1534年出生)和丰臣秀吉(1536年 or 1537年出生),他们比德川家康年龄大一些,三人并称「 三英杰 」。

日后与家康直接正面对决的武田信玄(1521年)是叔叔级的人物,比家康的父亲还要年长。他的第四个儿子武田胜赖比家康小四岁。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武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敬请关注森罗社后续推文。

最终,只有家康从星罗棋布、群星荟萃的战国武将中杀出重围,问鼎中原,号令天下。

家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我们先从家康的原点,也就是松平家的由来讲起。

夹缝中生存的松平家

松平一族的由来,尚无定论。

自江户时代以来,普遍被认为源自古代豪族「贺茂氏」。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德川家的家纹是「三叶葵」,而贺茂神社则以「葵祭」闻名,两者的确具有关联性。

但是这种关联多少减弱了作为武家栋梁血统的正统性。于是家康根据「得川义季(新田义贞部下)」是松平家始祖这一说法,重新定义了家族血统,改姓「德川」,自称「新田系的 清和源氏 」之后。

实际上,家康一系的「安祥松平家」并不是松平宗家,而是旁支。原先的松平宗家因为家道中落,被取而代之。所以家康血缘的正统性一直有待商榷。

那松平一党是如何在三河崭露头角的呢?

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是 松平清康 ,也就是家康的爷爷。

松平清康英勇善战,征服了三河国,白手起家。

然而,天文四年(1535年),松平清康为了攻占守山城,与织田信秀(织田信长之父)对阵,却万万没想到被自己的部下斩杀。

这次悲剧被称为「守山崩」。自此以后,松平家元气大伤,陷入困境,只能在苦难中艰难度日。

而此时,松平清康的嫡子 松平广忠 年仅十三岁。松平广忠被赶出冈崎城后,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只得四处流浪。

后来,松平广忠在今川义元的帮助下重回冈崎城,但自此以后只能寄人篱下,完全按照今川的意愿行事。

竹千代便是在这样的苦难之中呱呱坠地。

然而,更大的苦难还在后面。母亲于大之方的哥哥 水野信元 归顺了今川家的敌对势力织田家,于大之方被迫与松平广忠离婚。

就这样,竹千代和亲生母亲犹生别离。

三河武士团的隐忍

与生母别离后的竹千代,还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竹千代六岁时,父亲松平广忠为了对抗织田家,向今川义元请求支援,竹千代被对方选为人质。

松平家是织田家的敌对势力,因为竹千代生母的本家归顺了织田家,所以竹千代就成了最佳人质人选,被送往骏府。

但是,途中发生了人质劫持事件。结果,竹千代被送到织田家,在尾张待了两年。

天文十八年(1549年),竹千代还留在尾张做人质期间,父亲松平广忠突然死去。表面上是病死,实际上也是被家臣杀害的。

祖父和父亲,连续两代被家臣杀害。可以说,竹千代的童年过于残酷。

松平家失去了成年当主,今川义元顺势将松平家置于统治之下,然后用人质交换的方式将竹千代转移到了骏府。

竹千代在众多年轻家臣的陪同下,开启了在骏府的生活。

家臣们有的正值青年,有的与主君年龄相仿,陪竹千代一起玩耍的同时,也在默默守护着他。

竹千代在骏府的教育由自己的外祖母 源应尼 负责,在名僧的熏陶下长大成人。这些名僧们在名门今川家侍奉,其中就有今川义元十分信赖的 太原雪斋

竹千代不仅勤于学问,还能师从富有实战经验的太原雪斋,这对竹千代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在大大名今川家磨练的知性和教养,对竹千代人格的形成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站在今川家的立场,竹千代成年后能够作为武将为今川家效力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所以可以推断出,今川家本身不会薄待竹千代。

可今川家家臣们对竹千代却十分残忍。

竹千代除了对进入冈崎城的今川家的城代言听计从之外,还要在合战中充当炮灰的角色。作为幼主,只要身在骏府,就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尽管如此,三河武士团并没有放弃松平家,而是坚信总有一天会迎来独立之日。

只要幼主竹千代还在,他们就有希望。

天文二十二年(1555年),竹千代十四岁时元服。接受主君今川义元的偏讳,拜领元字,初名 松平元信 (后来取祖父松平清康的康字,改名元康)。

元信在元服后暂时回到冈崎城。

但是今川家的城代已在城内,元信无法进入本丸(日本城堡的核心曲轮)。

即便如此,家臣们见到元服后的主君都无比感慨,偷偷带元信察看了仓库。

里面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

「这是为了少主日后能回到三河,提前储备下的东西」

松平家自从臣服今川家之后,日子过的并不富裕,即便如此,三河武士团们却一点一滴地积攒下这么多粮食物资,元信看了深受感动,并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永禄元年(1558年),元康初战,取得了战果,得到的恩赏却只有松平家土地的一部分。

家臣们对此不满,提出申诉,要求返还松平家的所有领地,但被驳回。

此时,距离关原之战还有四十二年。

两年后, 石田三成 出生。

桶狭间之战

松平家独立的宿愿,终于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迎来了转机。

永禄三年(1560年),今川义元大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开始进攻尾张(现在,以上洛为目的的说法已经被否定)。元康作为今川麾下大将,被任命为先锋。

有观点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把元康当枪使,不过元康的领地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尾张,可能也有这方面原因。

元康当时负责将食物运送到孤城大高城,并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但是五月十九日,发生了完全预想不到的大混乱。今川义元被织田信长率领的军队讨伐致死。

这次事件成为了历史转折点,也就是所谓的「桶狭间之战」。

元康此时正在大高城休养生息。

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已经杀入尾张(敌方领地)的松平军势必会被敌军孤立包围。

「难道要陷入穷途末路的危机?」元康对此焦虑万分。

但实际上此时的织田军已经没有了富余兵力,只好放弃进攻元康。

于是,元康得以顺利撤退,暂时待在菩提寺的大树寺。

此时,松平家的据点冈崎城,在今川家的城代撤出后变成了一座空城。梦寐以求的冈崎城近在眼前……然而,或许是出于对今川的情义,元康没有立即行动,而是选择见机行事。

最终,元康决定进入冈崎城,然后在城内焦急地等着织田大军来袭。

结果,织田军没有来。可能是因为讨伐今川义元耗尽了兵力。

☝︎

桶狭间之战

凭借做梦都想不到的运气,元康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夺回了冈崎城,仿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家康之前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把食物运到了大高城。

不管怎么说,今川家当主义元被枭首,继承了家督的的 今川氏真 难以为继,今川家陷入困局。

永禄五年(1562年),元康趁机从今川家独立出来,在舅舅的调停下与织田家结成同盟。

之后,元康舍弃今川义元赐予的偏讳「元」字,改名家康。

家康的独立之路看似顺风顺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永禄六年(1563年),遭遇了「神君三大危难」之一的「三河一向一揆」暴乱,家康镇压暴乱的同时统一了三河,终于修成正果,成为独立大名。

三河松平一族连续二代主君年纪轻轻被家臣杀害,终于在家康这一代拨云见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此时,离关原之战还有四十年。

结盟信长,改名「家康」

永禄五年(1562年),元康与尾张 织田信长 结成同盟。

这个同盟坚持了 20 年,直到信长命丧本能寺。

结成同盟后的松平家,确保了西侧的安全,于是元康的目标锁定了东侧的今川家。

义元死后,新的今川家当主无法平息国内动乱,被武田氏和北条氏趁机吞噬。

永禄六年(1563年),元康改名「家康」。

要说「家」字是从哪里来的,应该是清和源氏的「源义家」吧。

永禄九年(1566年),叙「从五位三河守」的同时,改姓「德川」。松平元康成了大家熟悉的 德川家康

正如那首狂歌:

◆ 织田积极准备,羽柴着手施行,天下终成一统,德川坐享其成

原文:織田がつき 羽柴がこねし 天下餅 すわりしままに 食うは徳川

如果家康本人知道后人如此评价他的话,也许会说「喂喂,如果说织田捣年糕,我不是跟他一起的吗?」

☝︎

捣年糕

织田信长的目标是「天下布武」。在这条创业道路上,家康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如果用杵捣年糕的是信长,那伸手翻年糕的不正是家康吗。

两人是共存共荣的关系,不仅仅是家康,信长也从同盟中获利。如果没有这层关系的话,两人的同盟也不会持续二十年之久。

例如永禄十一年(1568年),信长成功实现上洛。

正是家康制衡了东侧的敌对势力,信长才不用担心背后会遭突袭。否则,上洛目标也不会这么快就实现。

通过此次上洛,信长实现了侍奉将军足利义昭的目的,比其他大名领先一步引领天下。

另一方面,家康攻占了东侧的今川。永禄十二年(1569年),今川氏真打开挂川城大门,向家康投降。战国大名今川氏从此灭亡。

氏真在家康的保护下过活,两人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直到晚年仍有交往。甚至后来氏真之子作为旗本侍奉江户幕府。

家康作为信长的同盟伙伴,参加了永禄十三年(1570年)的金崎之战、元龟元年(1570年)的姊川合战,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一提到家康,人们通常会想到他晚年老狐狸的形象,但家康在壮年期也展现出了作为武家栋梁之才的彪悍风姿。

为武士的荣誉而战

眼看信长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其他大名开始坐不住了。

武田信玄 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将军足利义昭与织田信长对立,元龟三年(1572年),武田信玄受足利义昭之请,开始上洛。

武田信玄率领两万大军从甲府进攻德川领地。

结果家康战败,原因很明显,两军兵力悬殊过大,家康毫无胜算可言。

这次开战拉开了「神君三大危险」之二的序幕。

此时的武田军团异常神勇,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即便信长派三千兵力前来支援,形势对家康依然不利。

家康只好躲在大本营滨松城,等着武田军来袭。

此时,意外发生了。

敌军居然绕过滨松城,直接从三方原台地向浜名湖进发。

这在当时是非常违背常理的举动。

按照常规操作,如果不拿下进军路上的城池,至少也要攻击一下才对。

这么做摆明了是在羞辱家康,就像猫戏弄老鼠那样。

面对如此奇耻大辱,家康和家臣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家臣们认为,既然处于劣势,就应该保持冷静,从长计议。

家康表示反对: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我当然知道他们企图用激将法诱我出击。但是,士可杀不可辱!必须出击!」

于是,家康率军应战,杀向敌人后背。

可敌人早已看穿了一切,对德川军的进军路线了如指掌。

埋伏已久的武田军仅用两个小时就打败了家康。

德川军和织田派来的援军都遭受了重大打击。家康在身边忠臣的掩护下,逃过一劫。

回到滨松城的家康,故意打开城门,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敌人看到这一幕不敢冒然进攻,决定撤军。

这场被称为「三方原之战」的合战让家康一败涂地。

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惨败不见得是件坏事,特别是从家康整个生涯来看。

虽然说「输了比赛,赢了胜负」尚且言之过早,但家康在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名誉之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勇猛,不正是打动人心的武士精神吗?

虽说晚年的家康容易给人留下老狐狸印象,但在关原之战中,丰臣系大名加藤清正等人能够站在德川一方,也足以证明家康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这种带着武士的骄傲,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态度让家康收获了一帮死忠粉。

扯远了,我们回归正题。

武田把德川打得溃不成军,却在最关键的时刻病死了。

武田病死以后,武田家秘不发丧,在群龙无首的状况下,反织田势力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织田和德川抓住这次机会,趁虚而入。

首先在天正元年(1573年)干掉了 朝仓义景浅井长政

然后乘胜追击,向武田信玄的后人 武田胜赖 发起进攻。

天正三年(1575年),在长篠设乐原之战(即长篠之战)中,大胜武田胜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万万没想到,这组最强二人组合接下来却遭遇了巨大悲剧。

此时距离关原之战还有25年。

长子信康被逼切腹

天正年间,可谓政权交替频繁。

天正六年(1578年),与 武田信玄 争斗的 上杉谦信 突然死亡。围绕后继者之争发生了「御馆之乱」。

在长篠之战中战败的武田胜赖元气大伤,处境不利。

就在武田家和上杉家势力最薄弱的时候,信长将目光转向了西侧。

这个时期,攻打毛利的 羽柴秀吉 表现耀眼。

家康一直以来负责东侧,于是形成了西有秀吉,东有家康的局势。

此时的德川,专注于防备建设,过着相安无事的生活。

天正六年(1578年),一个平静的年份,家康却不得不接受一个悲剧。

事情还要从家康的嫡子 松平信康 说起。

信康的正室是信长的女儿 德姬

德姬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状告信康母子。

如果信里面只是表达自己如何与婆婆筑山殿不和还好,关键里面还说信康母子俩暗中勾结武田。

这还了得,在那个草木皆兵的年代,信长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于是便询问德川派来的使者 酒井忠次 ,对方没有否认。

信长大怒,命令信康切腹,将筑山殿赐死。

其实导致这个悲剧的原因并不可信,至今为止尚未找到决定性的证据。

但至少,信康的才华遭到忌惮的说法可以排除在外吧。

对于信长来说,德川家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如果继承人比较优秀,对信长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之所以存在这种说法,恐怕是基于家康最后夺取天下这一证据来反推的吧。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武田胜赖派间谍大贺弥四郎潜入德川家,驱使筑山殿和信康做出有利于武田家的行动,上演了一出特洛伊木马之计。

不管怎么说,作为儿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家康不得不执行信长的命令,这无疑会令人悲痛不已。

由于这个事件,第二年出生的秀忠成为家康的嫡子。

此时距离关原之战还有二十一年。

穿越伊贺

天正十年(1582年),信长自信满满地开始进攻武田家。

武田家的家臣相继叛离。

家康从骏河出发进攻武田家领地,此时仍然是信长值得信赖的左膀右臂。

信长为了回报家康的功绩,让家康拜领了骏河。

两人联手消灭了宿敌武田氏,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开始了庆祝活动。

信长把大功臣家康请到自己的大本营安土城,打算好好招待一番。

可是负责接待的明智光秀却办事不利,准备的鱼已经腐烂,有腥臭味。

这就出问题了。

信长为此大发雷霆,严厉地斥责了光秀,还踹了他几脚。

这里可以还原一下当时两人的内心 OS。

信长内心 OS:

「现在是初夏,生鱼很容易腐烂。正因为如此,才把这个事交给做事一丝不苟的光秀去办。没想到却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况且客人还是长年为我们效力的家康。太让我丢脸了!」

光秀内心 OS:

「这个季节生的东西本来就容易腐烂,因为这点小事就对我拳打脚踢,他也太蛮横了。虽然说与家康公交往多年,可我不是也一直在服侍他吗。再说了,上次攻打甲州的时候还当着众人的面大骂了我一顿」

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

家康在现场可能已经感觉到事态有些严重,但绝不会想到光秀居然会为此讨伐信长。

信长对家康的慰劳还在继续。

「感谢这么多年来的鼎力相助。武田氏已经凉凉,我们完成了一个里程碑,不妨去 看一看怎么样?然后搞个茶会,好好放松一下」

因为安土腐烂鱼事件,信长过意不去,作为弥补,为家康准备了一次豪华之旅。

信长在堺这个地方好好招待了家康,家康心里也许会想「虽然这一路走来发生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能和信长公长年合作真是太好了」。

信长这样高规格地招待家康,想必是把对方当作了自己最好的「商业伙伴」。

但是,这部「制作人信长,辛苦了家康」的剧目却以最坏的结局收尾。

六月二日,噩耗传来。

就在前一天,在京都的本能寺,信长被光秀讨伐致死。

上一秒还是快乐星球,下一面就变成了人间地狱。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神君三大危难」之三「穿越伊贺」拉开帷幕。

噩耗听到一半,家康悲痛不已。

「完了完了。与其死在当地人手上,不如让我痛快地切腹吧」

本多忠胜等家臣阻止了正要拔刀切腹的家康。

「穿过伊贺,回家吧」

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服部半藏正成」。「服部半藏」是忍者的代名词,但是「服部半藏正成」不是忍者,他的父亲才是。

半藏正成从父亲那一代开始就跟着家康。

家康似乎很早之前就会善用伊贺忍者。

当年信长在「天正伊贺之乱」中镇压伊贺忍者,是家康保护了他们。没想到这个举动在日后救了家康一命。

家康和他的家臣们在突围的过程中,牺牲不小,但最终战胜艰难险阻,活了下来,成功回到大本营三河。

家康为了给信长报仇,前去讨伐光秀。当得知羽柴秀吉已经取得胜利后便撤军返回。

前面提到过,武田氏已经被打败。现在,失去了主人的领土正横亘在家康面前。

此时,离关原之战还有十八年。

天正壬午之乱

旧武田家一片混乱,令人心生畏惧。

失去主君的武田家臣和国众发动了武装起义,向留在领地内的织田系武将露出獠牙。

越后的上杉、相模的北条,以及三河的德川也不可能放过这片土地。

甲斐、信浓、上野,三个地方战火纷争。但是,上杉景胜因为新发田重家的叛乱,无法在领土之争中分一杯羹。

在这场混乱中,旧武田家家臣真田昌幸开始崭露头角。

真田昌幸看清形势后,改变了突破对象。打开「天正壬午之乱」的钥匙握在了真田手中。

家康一开始与北条氏陷入苦战,当成功拉拢了当初站在北条一方的真田昌幸后,战况迎来了转机。

后来,德川和北条结成同盟,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意想不到的事态正在不断发酵。

在和解谈判中,北条氏政希望得到上野国沼田领。家康要求真田昌幸交出领地。

真田昌幸拒绝,理由是沼田领原本就不是从德川家得到的领地。

对于真田昌幸来说,自己明明帮了家康一把,现在却被要求交出沼田,简直不可理喻。

真田昌幸为此勃然大怒,认为家康恩将仇报。两人翻脸成仇。

真田昌幸是有道理的,可家康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拒绝。

于是,天正十三年(1585年),家康派家臣出兵讨伐真田昌幸,发动了第一次「上田合战」。

家康此举估计是打算一举挫败这帮狂妄的国众。

在当时,国众和大名之前不首先开战是惯例,也是一般做法。

可是真田不是一般人。

家康在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却遭遇惨败。

而且,德川军被真田昌幸击退的地方——上田城——正式是真田昌幸做家康下属时,在家康的许可下建造的。

不能不说这是一次侮辱性极强的败北。

在这之后,每当真田一族出现在家康人生的转折点上时,总是以让家康不爽的形式登场。

不管怎么说,「天正壬午之乱」是一次重大战斗,尽管有杰出大名参与,但总感觉人们对这个历史事件没什么兴趣。

也许是信长命丧本能寺之后,成功为主公复仇的秀吉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

也有可能是战斗的最后德川军大败给真田昌幸,德川家一直以来羞于启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次战乱中,家康坚实地迈出了成为一统天下之人的第一步。

比起无法介入领土之争的上杉氏、表现差强人意的北条氏,家康这边实实在在地取得了旧武田家的领地。

从此,家康成了新晋「天下人」秀吉无法忽视的存在。

小牧、长久手之战

天正十年(1582年),信长倒地,家康正在旧武田领地展开殊死争斗。

畿内地区出现「真空」。

信长的继承者们惊慌失措,想要讨伐光秀,却完全无法付诸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远赴攻打毛利氏的秀吉,迅速与敌人媾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返回中国地区,在山崎之战中打败了光秀。

信长死后的一个月左右。

在清洲会议上,与信长一同战死的嫡子 织田信忠 的遗子「三法师」成为织田家的继承人,其叔父织田信孝和织田信雄做监护人。

虽然继承人之争已经尘埃落地,但是信孝和信雄之间仍然争执不下。

于是,信孝联合柴田胜家,信雄联合羽柴秀吉,两方大动干戈,甚至连信长的家臣团也卷入其中。

最终发展成「贱岳之战」。

天正十一年(1583年)柴田胜家战败自杀,织田信孝被迫切腹。

虽然织田信雄一方取得胜利,但织田信雄和羽柴秀吉的关系却开始出现裂痕。

织田信雄转而接近家康。此事发生的时间节点大概在上文提到的「第一次上田合战」之前。

天正十二年(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家康和秀吉一决雌雄。

这场战争对家康来说,可以说是「赢了胜负,输了比赛」。

人数处于劣势的家康

vs信雄联军最终与秀吉达成和解,家康将次子於义丸(之后的秀康)作为人质送往秀吉处。

虽然结果如此,但在长久手之战中,德川军还是力压敌军取得优势。德川四天王之一的 井伊直政 和家康的亲信 安藤直次 表现出色,击败了 森长可池田恒兴 ,还差点消灭了 羽柴秀次 率领的主力军。

※ 也有说法认为讨伐长可和恒兴的是家康的堂兄水野胜成

森长可的首级在运往离战场不远的菩提寺途中因逃不过敌军的眼睛而被迫放弃前进,只好选择就地埋葬。

连森长可这样的名将都落得如此下场,可见德川一方的势力有多强大,警戒有多缜密。

双方议和之后,虽然家康和秀吉之间没有发生新的战斗,但也没有完全和解,双方进入冷战状态。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家康震惊不已的事情。

天正十三年(1585年),长年侍奉家康的家臣石川数正突然叛变,投向了秀吉。

石川数正从家康在骏府做人质时期就一直跟着他,一路同甘共苦走到了今天。

他掌握了许多军事机密,这些机密随着他的叛变全部流入敌人手中。

当时德川家内部就与秀吉的关系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与秀吉决一死战,另一派主张议和,石川数正属于后者。

石川数正的出走属于重大事件,但动机一直让人费解。

或许是疲于应付与秀吉之间的交涉,或许是觉得秀吉一方更好。

总之,石川数正的叛变迫使家康不得不进行军制改革。

而归顺家康的旧武田家家臣们,成为了这次改革的中坚力量。

天正十四年(1586年),秀吉采取怀柔政策试图拉拢家康。

秀吉把自己的亲妹妹朝日姬以正室的名分嫁给了家康,并把自己的亲生母亲 大政所 送到德川家做人质。

这样一来,家康无法拒绝秀吉的请求,答应上洛。

虽然形式上来看是被迫上洛,但对家康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

这个时期,家康被朝廷任命为「三位中将」。虽然家康对这个任命感到满意,但对比秀吉的「从一位关白」,家康在官位上低秀吉一等。

官位是指官职和职位的组合。如果要权衡利益关系,官位的作用非常重要。

于秀吉而言,官位上高于家康,则意味着强大的家康终于屈服于自己。

官位授予的手段非常高明。从此,能够与秀吉相抵抗的大名不复存在。

这个时期,家康从藤原改姓为源氏,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宿愿。

家康改姓是有目的的,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成为「征夷大将军」。

从后面发生的历史来看,家康从这个时候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将军的天下,然后稳步展开行动。但在官至公家顶点的关白秀吉看来,「征夷大将军」只具备「东国武士的威慑之用」。

事实上,家康今后的确威慑了东国武士,并成为了他们的代表。

此时距离关原之战还有十二年。

德川四天王是指本多忠胜、榊原康政、井伊直政、酒井忠次。

小田原征伐后移封江户

小牧长久手之战后,秀吉忙于征战九州。

在这数年间,臣服于丰臣政权下的家康和家臣们得以整顿兵马、养精蓄锐。

从年轻时就马不停蹄奔走于战场的他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然而,家康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埋头于领地内的整备等内政事务,丈量土地,甚至与关东和奥羽地区的大名开展外交工作。

征服九州后的秀吉,将目光投向了关东和奥羽地区。

奥羽地区的大名是镰仓时代以来的名门,天生傲娇,他们中有人对恭顺贵族关白的做法嗤之以鼻。

另一方面,有人打算借助权威的力量快速扭转局势,因此主动靠近秀吉,想提前得到他的认可。

除此之外,还有称霸关东的北条家。

北条家不但拥有固若金汤的小田原城,还与掌控南奥的年轻独眼龙伊达政宗有同盟关系,与德川家康也有姻亲关系。

因此,北条家拥兵自重,并不畏惧丰臣秀吉。

然而,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家康自从臣服秀吉以来,逐渐放弃了与北条氏的同盟关系。

家康劝说北条氏政和北条氏直父子归顺秀吉,但是父子俩并不答应。

以北条家为主的关东地方,笼罩在乌云之下。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点燃导火线的男子登场了。

他就是上文提到过的真田昌幸。

他和家康之间存在纠葛。引发第一次上田合战的沼田城问题,在真田方的取胜下,至今悬而未决。

秀吉响应家康的诉求,命令真田昌幸把沼田城交给北条氏直。真田昌幸让出了沼田城三分之二的土地,只留下了名胡桃。

从北条的角度来看,沼田城内只剩下名核桃没有拿到,这让北条无法接受,于是出兵强夺。

问题是,这已经不是北条和真田两家的矛盾,既然分割方案是秀吉下达的命令,北条这么做就等于公开背叛秀吉。

名核桃这根小导火线被点着了,丰臣秀吉开始进攻小田原。面对比自己强大很多倍的敌人,北条氏顽强抵抗,没有选择举手投降。

北条氏孤军奋战,曾经的盟友家康没有采取手段拯救北条,伊达政宗也没有从陆奥前来支援。

不久,伊达政宗归顺秀吉。束手无策的北条氏只好选择投降,交出了坚不可摧的小田原城。北条氏灭亡。

家康在北条氏灭亡后,移封关东。

但是家康放弃了原来北条氏的根据地,另择江户(现在的东京)作为首府,重新修建城池。

繁华至今的首都东京,自古以来,在地理位置上无可挑剔。只是这个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里会发生周期性地震。

如此看来,与其说家康在等着从秀吉那里分一杯羹,倒不如说家康一口吃下了整个东日本。

此刻,距离关原之战还有十年。

在丰臣政权下收买人心

这期间,秀吉平定了全国,之后按捺不住野心,开始走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发动了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叫文禄庆长之役)。

远征海外不仅是秀吉的想法,已故的信长也有这个志向,只不过当时仅仅停留在与明朝和朝鲜通商的层面。

可以确定的是,秀吉胸中所燃起的野望其实是征服整个大陆地区,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必定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个时代的合战,侵略他人土地同时,兼具掠夺资源的经济活动。为使国家富强,必须对外扩张,这种意识在当时可能比较普遍。

但家康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与前田利家联名上书秀吉,结果毫无作用,战争还是爆发了。

家康当时的职责是留守国内,在名古屋待命,无需渡海出征。

秀吉死后,家康指挥军队从朝鲜半岛撤退,安排朝鲜使节会面,做了很多善后工作。

在这场战争中,石田三成招致了加藤清正等人的反感。

小早川秀秋因为战场上的糟糕表现被秀吉严厉指责,家康从中调停。

在很多人疲于应战的情况下,家康怒刷一波存在感,积累了声望。

此时,发生了一件极具冲击性的大事件,令万马齐喑的丰臣政权更是雪上加霜。

文禄二年(1593年),秀吉的第二个儿子拾丸出生。

两年后的文禄四年(1595年),被认为是秀吉继承人的关白丰臣秀次切腹自杀。

切腹原因并不明确,也许是被人逼迫,也许是走投无路下的自发行为,总之,这个事件对丰臣政权造成了巨大打击。

秀次死后,秀吉将其妻妾三十多人处死。简直是愚蠢至极。

不仅家眷受到牵连,连和秀次亲近的大名们也被怀疑谋反,面临重重危机。

其中就有伊达政宗。关键时刻向他们伸出援手、为他们辩护的人是家康。

丰臣政权接二连三的胡作非为,招致了许多大名的不满。

但是,大名们对此却又无可奈何。家康成了他们的心灵寄托。

庆长三年(1598年),秀吉撒手人寰,留下了年仅六岁的秀赖。

对于身经百战的大名们来说,这个年纪的领袖未免过于稚嫩。压抑已久的愤怒情绪随时都要爆发。

此时,距离关原之战还有两年。

为石田三成解围

秀吉将自己打下的江山留给了尚且年幼的孩子。但这并不是仓促之下的无奈之举。

与横死本能寺的信长不同,至少秀吉有时间进行提前布局。

秀吉在临死之际,托孤前田利家,让他做秀赖的监护人。把政治交给家康,请求他保护秀赖。

秀吉让家康的孙女千姬嫁给秀赖,意在指望丰臣家和德川家能够和平共处,千秋万代。

从后世的结果来看,秀吉的这种做法犹如虎口送肉。不管家康之前是否在伪装,总之他的种种表现成功取得了秀吉的信任。

秀吉死后,家康吸取信长和信忠父子同时殒命的教训,早早地将嫡子德川秀忠送回江户,以防万一。

家康执掌政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从朝鲜半岛撤兵。

秀吉去世的第二年,庆长四年(1599年)正月,家康居住的伏见城和秀赖所在的大阪城发生了骚乱。

事情的起因是家康的亲属与有力大名伊达、福岛、蜂须贺三家缔结了婚约。

在当时,结婚就意味着同盟。

秀吉生前,明令禁止「私婚」,不允许大名之间私定婚约。德川家破坏了规矩,「纠问使」上门兴师问罪。

家康对此早有准备,对外表明自己对天下没有异心,然后反将一军,声称遭到诽谤。

关键时期,有人要暗杀家康的传言甚嚣尘上,大坂方面的大名们纷纷集结伏见城,加强警卫。

其中包括大谷吉继、加藤清正、黑田官兵卫等对秀吉有恩的人。

如果该事件是第一轮的话,第二轮则发生在前田利家死后的闰三月。

前田利家刚一死,第二天加藤清正、福岛正则、浅野幸长、蜂须贺家政、黑田长政、藤堂高虎、细川忠兴七将就袭击了石田三成。

事件起因是出兵朝鲜时,战争前线的武将和留在国内的石田三成之间发生了纠葛。

石田三成只不过是向丰臣秀吉报告了武将在当地的工作,却被前线武将们误解为不怀好意,一直以来对「谗言」的愤怒酿成了这次冲突。

此时的三成逃到家康身边。

长期以来这种观点是主流,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石田三成其实逃进了自己的宅邸。

之后,石田三成在家康次子结城秀康的护送下,去了佐和山城。

误会进一步加深。石田三成想出也出不来,七将想进也进不去。在这种胶着状态下,为了打破僵局,家康再次出马。

虽然此时是除掉石田三成的绝好机会,但家康此时还无法像七将那样依靠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七将解除武装后回到大阪,石田三成被要求在佐和山城谨慎(禁闭,武士的一种刑罚)。

此时距离关原之战还有一年。家康接连取得政治上的胜利。

石田三成举兵

庆长五年(1600年),五大老之一 上杉景胜 意图谋反的传言流传开来。

家康要求上杉景胜上洛,遭到上杉家执政 直江兼续 的拒绝。拒信被称作「直江状」。

家康收到对方拒绝的答复后,决定征讨会津。

如果此时离开上方(指京都、大阪地方和广阔的近畿地方),肯定会有事情发生。当然,家康对此十分清楚。

六月十六日,家康与伏见城留守役 鸟居元忠 举行酒宴,做好了远征会津的觉悟。

家康此举师出有名,以保护秀赖的名义,讨伐危害丰臣政权的人。

家康并不是为了夺取天下,说到底这只不过是丰臣政权内部的一次争斗。

这里需要注意,不能简单的把以家康为首的东军当成反丰臣系势力。

家康离开上方后,还在谨慎中的石田三成开始采取行动。

大阪的三奉行和淀殿一开始对石田三成的行动表示反对,慌乱中急忙联系家康让他赶快返回上方。

但此时风向却慢慢发生了变化,他们改变了想法。七月十七日,大阪的三奉行向家康发出弹劾状,以效忠秀赖的名义,呼吁全国大名联合起来。

另一方面,东国在七月二十五日进行了「小山评定」。

此时家康貌似还不知道大坂三奉行向自己发出弹劾状一事。

家康的认知还停留在「大阪的奉行和淀殿都在被可疑的行动所困扰」,尚未了解到「大阪的奉行和淀殿都在弹劾家康」的事实。

小山评定结束后,家康进入江户。

这一段历史在一些虚构作品中往往被描述得充满戏剧性:家康早已料到石田三成会举兵,所以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会得意地笑道「果然不出老夫所料」,但真实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

人不在场,必有事发,这是事实。但具体什么事情,并不受个人意志控制。

如果是石田三成的单独行动还好说,关键是淀殿和三奉行也参与其中,这是家康始料未及的。

家康在江户拟定了作战计划。

岐阜城之战

家康按兵迟迟不动,使得在清洲城伺机而动的福岛正则等丰臣系武将坐立不安。

家康开始出手,首先派出心腹发起挑衅:

「你们毫无干劲,什么也不做,我是不会行动的。什么时候等你们有干劲了,我再行动」

家康应该是想试探一下对方的干劲。

说到「心理操控术」,一般首先会想到秀吉。但从家康的行动来看,他也是一位擅长心理操控之人。

「哈?我们不要太有干劲!如果你这么说的话,那就让我看看我们的斗志」

福岛正则等人马上行动,劲头甚至超出了家康的想象,仅用半天时间就攻陷了岐阜城。

岐阜城是西军的最前线,一座气派又坚固的城堡,由织田信长建成。

对于缺乏运动的现代人来说,仅仅爬上那条坡道也会累的气喘吁吁。

结果福岛正则只花了半天时间就拿下,之后便一鼓作气,一路向西。

骁勇善战的福岛正则让家康惊喜不已。但另一方面,家康也担心事态发展超出自己的控制「队友这么强大,恐怕轮不到我和儿子上场吧」。

如果家康不在战斗还能取得胜利,事情会变得比较难办。于是家康在九月一日急忙离开江户向西出发。

家康本人全速前进并成功赶到,但率领「别动队」的秀忠却没有那么顺利。

秀忠队在进攻真田昌幸、真田信繁父子据守的西军要地「上田城」时,遭到激烈抵抗,束手无策下只好暂时撤退(第二次上田合战)。

九月九日,秀忠正在与众将商议对策时,家康派来的使者姗姗来迟。由于河流涨水的缘故,使者未能按照约定时间到达。

结果,秀忠在遭到真田军的顽强抵抗,家康使者迟到等几个不幸因素的叠加下,最终没有赶上关原之战本战。

当时,秀忠队集结了德川家臣团的精锐之师,实则主力部队。

福岛正则等丰臣系武将的奋勇超出预想。率领主力部队的秀忠延误了战机。

种种意外之下,家康还是赶在九月十四日之前到达了大垣城附近。

然后按照当初的计划,采取复合作战方式,水攻大垣城的同时,进攻石田三成的居城(领主平常所居住的城)佐和山城。

关原之战

对此,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为了破坏这个作战计划,离开大垣城,将东军引到关原地区。

九月十五日,天还没亮,两军开始行动,加强布阵。

据说德国的战术家看了这个布阵后说「这样布阵的话西军会赢」,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来就是西军先选定了战场,然后引诱东军到此。既然抢占了先机,布阵自然会对自己有利。

这一天,这个时间,这么多人,在这么多的诸侯的号召下,聚集到一起互相对抗,场面不可谓不壮观。

能够动员如此多的军队参战,不仅仅在日本史上,放眼当时整个世界也实属罕见。

两军共计十五万人,上午七点左右,战斗打响。

关原是盆地,受到前一天雨水的影响,整个地区笼罩在雾气之下。战斗就这样在雾气中揭开了帷幕。

打响第一枪的是 井伊直政 。而此时秀忠队还没到达,东军德川军势单力薄。

抢先立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为什么井伊直政会明知故犯呢?

这是因为德川家无论如何也要在这场战斗中立下战功。井伊直政声称是为了教授家康四男 松平忠吉 初阵(日本词语,指古代日本武士阶级子弟初次参与的战争),这个辩解有些苍白无力。

面对东军的猛攻,石田三成没有退缩,选择使用大炮应战,威慑敌方。

到了上午十点,雾气散去,视野变得清晰起来。石田三成向在松尾山扎营的小早川秀秋和南宫山的毛利秀元队发出信号,催促出兵。

小早川队布阵的松尾山是发起进攻的绝佳场所,石田三成一直想把主力部队安置在这里。小早川秀秋硬要在此布阵,石田三成只能不情愿地接受。

小早川秀秋除了攻打伏见城之外都在消极应战,行动上也有可疑之处。石田三成让这样没有明确立场的人把守重要位置是很危险的。

话虽如此,家康也没有完全信任小早川秀秋。

对两军来说,小早川秀秋都是要留意的可疑人物。

小早川秀秋在松尾山不知道要站哪一方,权衡利弊也好,茫然无措也好,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东西两军在激烈的冲突中始终势均力敌,到底该站哪一边呢,短时间内看不出端倪。

那么南宫山的毛利队呢。

被任命为毛利队先锋的 吉川广家福原广俊 ,通过 黑田长政 与家康签订了密约「不参加攻击,但条件是不会严厉处分毛利氏」。

毛利队因为吉川和福原的阻挠而无法行动,在其后面布阵的 长宗我部盛亲长束正家 也无法行动。

长宗我部等人反复请求出征,吉川广家按兵不动,并辩解说「正在吃便当不方便」。 这便是「毛利空便当」这段不光彩逸闻的来源

西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没有采取行动,因为家康事先的政治工作起了作用。

虽说如此,家康依然处在敌军的包围之下。如果此刻有人改变主意,选择攻打家康的话,形势马上就会发生逆转。

眼看就要到达极限。家康如果想要胜利的话,必须马上找到突破口。留给家康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家康最终选择向小早川队发射铁炮,威胁其出兵。

接收到信号后的小早川队,在正午前后,向大谷队发起进攻。随后,胁坂安治、朽木元网、小川佑忠、赤座直保四队也选择倒戈,转而袭击大谷队。

西军失去了一直以来的支持者,一下子溃不成军,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石田三成队最终没能顶住。

石田三成成功逃离。后来被逮捕后处刑。

就这样,关原之战结束了。

仅仅半天时间就决出胜负的一场战斗,再加上大河剧的剧情过于简化,很容易让人觉得不过而已,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即使是失败一方的石田三成,也做出了精妙的战略战术,多次钻了家康的空子。

可以说关原之战是日本历史上最顶级的决战。充斥着智慧,蕴含了勇气。

两家并立

关原之战的胜利,说到底是作为家臣的家康对「君侧之奸」石田三成等人做出的惩罚。

之后,家康还向淀殿、秀赖母子行臣下之礼。

关原之战后,家康以论功行赏的名义,增加或减少了大名们的领地。形式上,还是行使家臣之权。

三年后的庆长八年(1603年),家康接受了将军的宣下,叙「从一位」。

二年后,庆长十年(1605年),家康让位于嫡子秀忠。

家康是战国三英杰中唯一一个在有生之年顺利实现权力交接(将军职务)的人。

此时,距离丰臣家灭亡,还有十年。

在此期间,家康逐步制定了稳定政权的幕藩体制,可西面丰臣秀赖的存在,让这个体制显得有些尴尬。

家康虽然坐上了将军的宝座,但他打倒的始终是石田三成,而不是丰臣秀赖。

也就是说,即使德川幕府成立,在西边依然存在丰臣家政权。

东西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一开始并没有什么问题,相对稳定。

那家康后来为什么要改变策略呢,他是如何思考的呢?

我们根据当时的状况来推理一下。

天下原本是信长打下的,后来被秀吉夺去。家康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

所以,家康自己也策划了一个瓦解丰臣政权的方案,并付诸实践。

家康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夺取天下。

如果说打天下难,那守天下就是难上加难。

所以,家康如果不趁着还健在的时候一举击溃丰臣家,那德川家的安泰就无从谈起,也会给武家栋梁经验尚浅的秀忠来带来很重的负担。

话虽如此,但马上就发动针对大阪城的军事行动也不太可能。

庆长十六年(1611年),家康和秀赖在二条城会面。已经长大了的秀赖一表人才,身旁跟随着加藤清正,两人配合默契。

比起丰臣秀赖,加藤清正更让家康担心。

只要丰臣系的武将还健在,家康就无法轻易地对丰臣秀赖发起军事行动。

除了丰臣家之外,关原之战后被大幅减封的外样大名「毛利、岛津、上杉、佐竹」等对德川家也抱有不满。

如果像关原之战前夜那样的动乱再发生一次,他们依然会拥兵参战。

到了那个时候,秀忠还能不能守得住天下一点也不好说。

然而,加藤清正在会见家康的两个月后突然死掉。

两年后,另一位丰臣系的有力武将浅野幸长也去世。

情况正在朝着对德川家有利的方向发展。

此时,对家康来说,火药已经有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时机点燃导火索。

到底要点还是不点,完全取决于大阪一方。

大阪冬之阵

☝︎

大阪冬之阵布阵图

大坂之阵的导火索是「方广寺大佛殿钟铭事件」。

庆长十九年(1614年),秀赖主持重建的方广寺大佛殿完工,刻在钟上的铭文有这么一句:

国家安康 君臣丰乐

此文句前半段被认为是把家康的名字分开来写,是诅咒德川家分崩离兮;后半段的丰臣君乐是祈求丰臣家能万世繁荣。

家康借此大做文章。

文字出自僧人 清韩 之手,受丰臣氏之托所做。

既然如此,与其说是家康故意找茬,倒不如说有人刻意为之。

就像现代社会,有人为挑事儿会故意在网上发一些挑衅性的文字。大阪城也因为钟铭上出现的不当文字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但是,无论是否确有其事,家康的做法的确会让人觉得有些过分。

那个时候,人们对名讳和诅咒都比较忌讳。考虑到他们对语言的忌惮程度远远超过我们,所以家康的抱怨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然后,家康以此事为开端,着手处理一生中最后的工作。

秋去冬来,「大坂冬之阵」终于来了。

家康趁着行军间隙,在京都和奈良调研古典、参观寺社佛阁。可以看出此时的家康比较放松。

家康才智过人,爱好古典和书籍,启蒙阶段受到太原雪斋的熏陶,即使已经进入老境,仍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继续学习、不断探索。

这种坚强的意志令人佩服。

另一方面,牢人陆续在大阪城聚集。

其中就有 真田信繁 (真田幸村)和 后藤又兵卫基次 等武艺高超之人。

这件事情细思极恐。

当时的日本,像真田和后藤那样从军经验丰富,武艺高超的牢人,往往不会担任任何官职,一旦发生什么事情,会迅速聚集起来。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关原之战已经结束了十五年,这期间来自各地的战争专家、心怀不满者、武器、军费都集中在了大阪。

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重新回到乱世。

真田信繁筑起了被称为「真田丸」的出城,建造起城郭,打得敌人痛苦不堪。因为真田丸不但可以支撑起巧妙的战术,还能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进攻一方。

大阪一方的果敢和坚守让家康很是棘手。

于是,家康搬出荷兰制的大炮,对准了大阪城。

和欧洲的城堡不同,日本的城堡在炮击面前形同虚设。

炮弹炸死了淀殿的侍女,给淀殿和陪同在周围的人造成心理上的极大震慑。

大坂之阵,预示了战国时代的落幕。

这场战斗在装备方面也是集大成者。

各军的步枪装备率极高,甚至还有荷兰造的大炮。

通过炮击震慑了敌军的德川一方,主动提出停战请求。

作为停战条件,家康要求填埋大阪城的外护城河,结果却擅自将内护城河也给填埋了。因为这件事,家康经常被人指责卑鄙。

家康之所以要填埋内护城河,是因为后面要发动「大坂夏之阵」。这种说法充其量是后世的创作,不足为信。

填埋护城河是个大工程,可不是靠欺骗就能办得到的。退一步讲,既然要议和,把降低城的防御力作为条件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现在,「家康耍诈填埋了内护城河」的说法正在被推翻。

大阪夏之阵

暂时接受了议和的丰臣家,无论如何也不接受「离开大阪城,迁移到其他领地」的条件。

家康承诺,只要丰臣家答应离开大阪城,不但知行(日本近世指将军、大名作为俸禄给家臣土地支配权,亦指这种土地)不会减少,土地还可以随便选。

丰臣家如果答应了这个条件,就意味着不再是掌管天下的大臣,而只能沦落为管理一方的大名,所以断然不会接受。

家康这边认为自己已经仁至义尽,既然这么好的条件对方也不接受,那就只能撕破脸了。

四月份谈判决裂,双方不得不继续再战。四月刚结束,大阪方面开始出击。

面对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的大阪城,家康本来打算直接攻城,最终决定在城南挑起决战。

战斗进行到五月六日,大阪方面一直被追着打。七日,两军在天王寺口发生激战。

在极为不利的形势下,大坂方表现出了决一死战的决心。

已经被逼入绝境的他们,把此战当做武士的最后一役,开启了猛烈的反攻。

在天王寺口的战斗中,毛利胜永和真田信繁展现出的战斗姿态令人惊叹,甚至一度攻破了家康的本阵。如此猛攻在历史上留下了传说般的勇猛之名。

虽说大阪方殊死搏斗,但还是被慢慢逼回到城内。德川方逼近三之丸。

七日深夜,大阪城内有人叛变,在城中放起了火。作为接应,德川方也乘机放火,大阪城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淀殿、秀赖母子让千姬(秀赖的正室,家康的孙女)逃出城,把最后一丝生还的希望寄托在了千姬的饶命求情上。

千姬虽然顺利逃出城,但秀忠却因为她没有自杀而暴怒,拒绝了她的饶命求情。

之后,淀殿、秀赖母子躲在山村郭的仓库里避火,德川方密集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

持续的炮火声打破了最后一丝希望。最后,母子自杀。仓库燃起熊熊大火,三十多名随从葬身火海。

此刻,正值五月八日正午时分。

大坂夏之阵仅仅持续了十天左右便结束了。

之后,家康完成了其他几件该做之事。

制定了决定幕藩体制基础的「武家诸法度」,颁布了针对朝廷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以及针对寺院的「寺院诸法度」等。

第二年的元和二年(1616年)一月,家康在猎鹰时突然倒下。

「吃了天妇罗死掉的」这种说法比较流行,但考虑到年龄和长年的积劳成疾,食物中毒充其量只是诱因,而不是死因。

相反,家康在去世的前一年还能带兵亲征,说明身体十分健壮,也可以推断出家康平时也很注重健康管理。

大约三个月后的四月十七日,家康在骏府慢慢闭上眼睛,结束了长达七十五年的一生。

扫码互动,获取更多历史知识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