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羽长秀

织田信长的得力干将,兼具军事才能和行政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丹羽长秀</div

丹羽长秀是织田信长的重臣,也是一位杰出的战国武将,他和柴田胜家并称「织田家双璧」。

身为武将,除了在军事领域表现出色之外,丹羽长秀在行政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例如,他曾担任安土城的普请奉行,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

在织田家的众多家臣当中,丹羽长秀是一位能力全面、多才多艺的人物,能够胜任各种工作,因此被称为「米五郎左」,意思是像米一样不可或缺。

虽然比起丰臣秀吉和柴田胜家等人,丹羽长秀没那么耀眼,但在清州会议和贱岳之战中,他也发挥出了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作用。

出生于仕奉斯波氏的家庭,后来成为织田信长的家臣

丹羽长秀出生于1535年,父亲是是在尾张(爱知县)春日井郡拥有势力的丹羽长政。

丹羽氏是尾张守护斯波氏的家臣,但在长秀出生时,斯波氏已经丧失了作为守护的实力,沦为名义上的统治者。

因此,长秀并没有忠于斯波氏,而是在尾张国一带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当时,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是当地最有实力的人物。

1550年,丹羽长秀开始跟随织田信长。一年前,信长刚刚继承了织田家的家督一位。

受到信长的信任

长秀只比信长小一岁,两人年龄相仿,因此关系格外亲近,长秀名字中的「长」字就由信长赐予的。

信长不仅赐字给长秀,还把自己的养女(也是侄女)嫁给长秀。

信长还曾说过「长秀是朋友,也是兄弟」。

可见信长没有把长秀当作普通家臣,而是非常器重他,给予更多关照。

长秀之所以能够赢得信长信任,和他本人的诚实可靠和多才多艺是密不可分的。

参加尾张统一战

当信长继承家督之时,处于织田氏一族统治下的尾张国四分五裂,还没有出现可以统领全国的领主。

当时,织田氏的各个家族各自为战,甚至兵戈相向。

信长也不例外,他在与同族的斗争中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在此期间,长秀迎来了自己的初阵,他在信长和其胞弟信行争夺权力的「稻生之战」中站在了信长一边,以表忠心。

这个时期的长秀并没有留下耀眼的战绩,但战场上不断累积的战斗经验,让他在接下来的美浓(岐阜县)攻略战中大放异彩。

在美浓之战中立下战功

信长后来征服了尾张,成功统一了该地区。

1560年,信长在「桶狭间之战」中击退了入侵者今川义元,然后开始攻打位于北部的美浓。

经此一役,长秀声名鹊起。

信长从1565年开始攻占美浓中部,并试图利用巧计拿下要塞加治田城。

这期间,长秀负责内通活动,从内部瓦解敌人。最后通过使者成功策反了城主佐藤忠能,不费一兵一卒,取得军事要塞。

此外,长秀还被任命为攻打东美浓的总指挥,并开始攻打同为军事要地的猿啄城。

此时,织田军受到了敌方顽强的抵抗,战局陷入僵持状态。长秀看准时机,切断了城内水源,迫使敌人无法继续坚守城池,只得弃城而逃。

这些战绩,让长秀在信长的众多家臣中站稳脚跟,从而成为信长身边的重臣。

与秀吉一同参加南近江的战役

信长善于发掘人才,在长秀和木下秀吉(丰臣秀吉)等优秀家臣的协助下,成功攻占美浓,成为统治两个令制国的大大名。

然后,他开始拥戴将军家一族的足利义昭,并开启上洛(上京都)计划。

然而,位于上洛必经之路的南近江(滋贺县南部)的霸主六角氏为了阻止信长上洛,挑起了战争。

此时,长秀与木下秀吉一起攻打六角氏一方的箕作城,仅用了一天就攻下了城池。

当时长秀率领了3000名士兵,秀吉率领了2500名士兵,仅从兵力上来看,长秀的地位要高于秀吉。

然而,城池的攻克离不开秀吉出色的表现,从此,作为新人的秀吉开始在织田家中崭露头角,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成为佐和山城主

信长击败了六角氏成功上洛,将足利义昭推上了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的位置。

然后,信长迫使在大和(奈良县)拥有势力的「松永久秀」臣服,并攻打但马(兵库县)的山名氏迫使其投降,从而在畿内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接着,信长试图控制越前(福井县)的朝仓义景,并要求其上洛,但是遭到拒绝,于是信长决定出兵北陆。

当织田军队到达越前时,万万没想到作为盟友的北近江的领主「浅井长政」居然叛变了,开始从背后攻击织田军。

腹背受敌的信长被迫撤退回到京都,陷入了与浅井・朝仓军的对抗状态。

北近江地区是连接美浓和京都的交通要道,如果此地的控制者与自己为敌,那么信长的领地就会被隔断,因此浅井氏的背叛对信长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为此,信长派遣了胜家、秀吉等重臣在近江各城进行部署,实行削弱浅井・朝仓军实力的作战计划,并封锁了他们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长秀被任命为佐和山城(浅井长政的重臣矶野员昌的居城)城主,参与了与浅井军的战斗。

成为国持大名

当时,除了浅井和朝仓,石山本愿寺和武田信玄等势力也参与了反对信长的行动,信长四面受敌,深陷危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武田信玄突然去逝,信长包围网的力量迅速衰减。

1573年,信长成功消灭了浅井氏和朝仓氏。

这次胜利使织田氏的领地大幅扩张,信长在战后论功行赏,授予有功者大名地位。

木下秀吉被任命为近江长滨城主,明智光秀被任命为坂本城主,而长秀则被授予了若狭一国,成为信长家臣中最早的国持大名。

若狭国虽然是个小国,石高只有约8万5千石,但从流通方面来说,它在关西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该地是运送物资到京都的海上基地。

长秀负责若狭国的军事、治安维持以及交通网络,被信长授予了很大权限。

转战各地并立下战功,后成为安土城的普请奉行

长秀率领若狭国的众部下,转战各地,参与了长筿之战和越前一向一揆的镇压,立下赫赫战功。

在镇压一向一揆的战斗中,长秀和柴田胜家一同攻克了鸟羽城,表现十分出色。但战斗结束后,胜家被封为拥有越前一国75万石的大名,远远高于长秀。

信长认为,长秀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不及其他武将,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长秀不再担任地方的总指挥官。

相反,他在行政方面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并开始担任信长的居城——安土城——的普请奉行,负责筑城的实务工作。

此外,他还负责向各地派遣援军、提供物资补给、推进战后处理等多项任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将领。

然而,相比柴田胜家和木下秀吉,长秀的确有些平凡,因为其他两位武将的军事才能更胜一筹,在攻克上杉家和毛利家等强大对手时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因此,在外部势力看来,长秀稍显逊色。

持续得到信长的重视,被任命为四国攻略的副将

后来,曾是信长家臣的「佐久间信盛」被放逐,柴田胜家取而代之,担任首席家臣。

此时的长秀在家臣中的地位仅次于胜家,两人被合称为「织田家的双璧」。

信长在京都举行了大规模的马队阵(军事游行),长秀第一个入场,由此可见他在信长心目中的份量,尽管其领地和动员兵力相对较少,但仍然受到厚待。

长秀的长子「长重」娶了信长的五女为妻。父子俩同与织田氏一族结为姻亲的只有丹羽氏一家,从这点也可以看出,长秀一直受到信长的信任。

成为四国征伐的副将

到了1582年,信长开始讨伐四国的霸主「长宗我部元亲」,长秀也参与其中。

元亲曾与信长结盟,只是随着畿内局势的稳定,信长将手伸向了四国地方,导致两人关系破裂。

这次讨伐军的总指挥是信长的三儿子织田信孝,长秀与蜂屋赖隆、三好康长一同被任命为他的副将,协助作战。

这样,长秀终于在征服地方(日本行政区划的一种)的军队中取得了一定的主导权。

本能寺之变爆发

然而,同年六月,信长因明智光秀的谋反在本能寺被杀,形势在顷刻间天翻地覆。

长秀当时正在摄津(大阪府)的岸和田,与信孝一起接受蜂屋赖隆的款待。

当时由他们率领的四国讨伐军们正滞留在住吉,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信长之死让很多人惊慌失措,开始四散逃跑。

当长秀等人回到住吉时,士兵几乎跑光了,连守备都有些困难,更别说前去讨伐明智光秀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长秀等人距离光秀最近,如果当时能指挥得动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么将很有机会打败光秀、立下巨大战功。可惜由于军队很多人逃散,他们只能与这个绝佳的机会擦肩而过。

换句话说,长秀和信孝没有这个运气。

不过话说回来,考虑到长秀等人的实力,即便与光秀交战,也不一定能取胜,因为光秀在指挥大军方面更胜一筹。

成为秀吉的支持者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光秀率军进攻大坂,长秀等人将会陷入危机,幸好当时秀吉迅速和中国地方的毛利氏讲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返回畿内,长秀等人的危机才得以解除。

然后,长秀和信孝加入了刚刚返回的秀吉军。

因为信孝是信长的遗孤,所以成为名义上总指挥。

之后,秀吉吸收了中川清秀、高山右近等摄津大名的部队,一举壮大了势力,而光秀则因为找不到盟友,不敌秀吉,最后兵败「山崎之战」。

秀吉凭借精彩绝伦的行军和无可争议的胜利,一跃成为最有可能继承天下人衣钵的候选人。

长秀被秀吉的才干所折服,决意摒弃地位次序的限制,甘居秀吉之后,并暗中帮助秀吉巩固权力。

因为长秀擅长于协助优秀的人物,而不是自己担任领袖,所以他对于从信长转而支持秀吉,并协助他上位并不会抱有太大的反对意见。

出席清洲会议

成功讨伐光秀之后,织田家的诸将聚集在清洲城开会,会议将决定信长的继承人。

会议的主导者是首席家老柴田胜家、次席家老丹羽长秀、打败光秀的羽柴秀吉以及信长乳兄弟池田恒兴共四人。

会议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因为信长的次子信雄和三子信孝都各自坚持自己的立场,争做继承人。

这是因为本能寺事件中,信长的长子信忠不幸战死。

信长曾公开宣布自己的继承人是信忠,但万万没想到信忠会和自己同时死去,所以没有留下应对这种突发状况的策略。

秀吉提议推戴三法师

随着谈判陷入僵局,秀吉提议让信忠的遗孤三法师作继承人。

由于三法师还是个幼儿,胜家对此面露难色,不过在秀吉离席期间,长秀和恒兴说服了胜家,最终三法师被确定为继承人。

按理说,胜家位居家臣之首,是最有发言权的,但秀吉讨伐光秀的战功实在耀眼,胜家很难拒绝秀吉的提议。

就这样,三法师成为信长的继承人,信雄和信孝担任监护人,秀吉、胜家、长秀、恒兴这四人为辅佐者。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显然,年幼的三法师只是个傀儡。

会议的决定被打破

秀吉在当年的十一月,让自己的养子羽柴秀胜(信长的四儿子)作为丧主,在京都的大德寺为信长举行了葬礼。

秀吉手持信长的灵位牌,在众人面前走过,意在宣示他才是信长的继承者。

在清洲会议中,三法师被选为信长的继承人,但由于监护人信孝不想让三法师脱离自己的控制,因此不听秀吉指挥,于是秀吉以信孝和加藤清正要谋反为借口,废除了会议上做出的决定。

随后,秀吉支持信长的次子信雄作为织田家的新继承人,并在长秀和恒兴的合议下做出了这一决定。

这样一来,支持三法师和信孝的胜家・泷川一益阵营与秀吉的对立日益加深。

作为织田氏的重要家臣,长秀不断为秀吉行为的正当性做背书,直到秀吉全面获胜,这一抱大腿的做法为自己赢得了取得成功的机会。

秀吉和胜家的战斗开始

秀吉选择在冬天行动,因为冬天天气寒冷,胜家的所在地大雪封山,根本出不了兵。

秀吉首先夺回了在清州会议上让给胜家的位于北近江的长滨城,然后出兵美浓,迫使信孝投降,进一步削弱胜家势力。

接着,秀吉与伊势的「滝川一益」展开战斗。但一益战斗力超强,秀吉短期内无法占领该地。

胜家眼看自己再不出兵己方势力将陷入危机,不得不硬生生从雪堆中开辟出一条道路,试图进入畿内直接与秀吉对决。

战况陷入僵局

胜家集结了作为与力的前田利家和佐久间盛政等人,共动员了3万兵力,在北近江安营扎寨。

与此同时,秀吉配置好防御伊势的兵力后,率领5万军队向近江进发。

双方都努力地建造城寨,严防死守,以防备敌人的进攻。

另一方面,拥有若狭和北近江领地的长秀,位于双方军队之间,在这场战斗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开始,长秀为了支援秀吉,向敦贺派出军队,从侧面牵制胜家。

如此一来,战局僵持不下,双方持续对峙。

秀吉前往美浓,佐久间盛政出兵

信孝趁着秀吉把战力集中在近江的间隙,抓住时机,再次在美浓发动叛乱。

这样一来,秀吉三面受敌,为了讨伐信孝,他抽调了部分军队前往美浓。

结果必然造成与胜家对峙的兵力减少,「佐久间盛政」趁机提出了强攻秀吉军阵地的计划。

胜家深知秀吉不会掉以轻心,因此行事非常谨慎。但盛政多次要求执行此计划,胜家最终还是同意了,但附加了一个条件:攻打一下敌军前线后立即撤退。

盛政的战略直接导致北近江战局发生重大变化。

盛政的猛攻

盛政首先对中川清秀(担任秀吉军先锋)的阵地发起猛攻,成功击败了清秀,拿下此地。

随后,他进攻了位于附近的高山右近的部队,迫使他们撤退。

接着,盛政大军又袭击了「黑田官兵卫」的阵地,但遭到顽强抵抗。

幸好黑田官兵卫勉强守住了阵地,否则秀吉军的前线就要功亏一篑。

盛政这边捷报频传,战果累累,于是胜家命令盛政按照之前承诺执行撤退,但盛政拒绝了这个命令,继续留在前线作战。

盛政一路高歌猛进,在最初的进攻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他认为应该进一步扩大战果,直至一决胜负。

秀吉返还

得到这个情报的秀吉喜出望外,高兴地说道「老夫赢定了!」,然后迅速召回在美浓的部队。

据说,秀吉的军队在这次行军中,仅用5个小时就跑完了50多公里。

兵贵神速,盛政很快就陷入了被秀吉军包围的境地,之前积累下来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

秀吉取得胜利

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逆转,盛政拼命撤退,秀吉奋力追击。

不过盛政凭借出色的作战指挥能力,在撤退的同时还能不断击退秀吉军。

对此,秀吉决定改变战术,把目标转向了柴田胜政(胜家的养子)的部队。

于是,盛政开始支援柴田胜政,激烈的战斗随之展开。

然而关键时刻,在胜家军中担当重任的前田利家突然撤军,随后金森长近等人也相继撤退,胜家军的势力一落千丈。

此时的盛政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但又毫无办法,最终被秀吉打败。接着,胜家的主力军也被秀吉军突破。这场史称「贱岳之战」的战争以秀吉的大获全胜告终。

信长之死所引发的权力之争,到此尘埃落定。秀吉获胜,胜家撤退到大本营北野庄后自杀身亡。

一跃成为大大名

在战后的论功行赏中,长秀被秀吉授予越前一国和加贺(位于石川县南部)的两个郡,一跃成为拥有123万石的大大名,和控制中国地区的毛利氏旗鼓相当。

这也表明长秀获得了秀吉的高度信任。

自清洲会议以来,长秀作为织田氏的重臣,始终支持秀吉并为其行动的合法性做背书,还在「贱岳之战」的关键时刻拯救秀吉军于水火之中,能够得到如此器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长秀曾经的地位高于秀吉,但臣服于秀吉后并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或许已经是长秀凭自身能力所能触及的天花板。

因病去世

然而,一年后的1585年,长秀因病去世。

终年51岁,死因据说是由于腹中的寄生虫所致,长秀无法忍受疼痛,自己剖开腹部,两天后去世。

长秀生前取得了巨大荣耀,然而享受荣耀的时间却异常短暂。但从另一方面讲,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定的痕迹,并且成为拥有100万石领地以上的大名,或许已经让他感到满足。

死后领地被削减

长秀深受秀吉器重,但他的嫡子「长重」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在攻打佐佐成政(秀吉的反抗者)的过程中,长重的家臣被怀疑内通敌人,于是长重的领地被削减,只留有若狭一国。

此外,在九州征伐期间,长重的家臣被指控犯奸作科,因此领地继续被削减,只剩加贺的4万石。

为了平衡权力并防止丹羽氏过于强大,秀吉可能认为适当限制他们的领地是必要的,因此从 同为织田氏家臣 这个角度来看,丹羽氏的地位要高于秀吉,

可能后来秀吉认为将其领地减少到4万石有些过分,在小田原征伐之后,将长重的领地增加到12万石。

此外,长重还被授予了从三位参议的高官职,被称为「小松宰相」。

先被改易,后又恢复大名身份

秀吉死后,在决定政权归属的关原之战中,长重加入了西军,并与前田利长(利家的儿子)交战。

在这场战役中,长重负责守护号称「北陆无双之城」的小松城,成功抵御了拥有25000兵力的前田军。

长重乘胜追击,给予撤退中的前田军严重一击,表现十分耀阳。但最终由于西军的战败,长重在战后被改易,失去了领地。

1603年,家康之子德川秀忠从中斡旋,长重以1万石的身份复归大名。

这是因为长重的身份比较特殊,长重的妻子是德川秀忠妻子的表妹,长重的父亲是信长的重臣,长重自己还是信长的女婿。

复归大名后,长重为了证明自己会忠于德川幕府,在消灭丰臣家的大坂之阵中立下战功,战后被赐予了陆奥(东北)白河的10万石领地。

之后,长重的继承人「丹羽光重」被转封到二本松,从此,丹羽家族在那里定居下来,直到江户时代结束。

明治时代的华族身份

大约250年后,「二本松藩」在幕末与新政府军的交战中败北,投降后被收走了一半的领地,不过最终获封子爵,列入华族。

纵观丹羽家的历史,他们从未有过辉煌的地位,但却坚定地保持着一定的势力,或许这正是得益于米五郎左(长秀)所创立的家风。

扫码互动,获取更多历史知识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更新时间: